[发明专利]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4121.7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3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田少华;黄鸣;罗福良;何荣;孔雄山;李小文;覃善西;陈王峰;黄旭阳;张鹏鸿;关开元;孙海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8 | 代理人: | 孙长江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末级臂 臂节 机器人本体 伸缩装置 伸缩部 机器人 伸缩装置安装 导电机构 人本发明 伸缩运动 滑动 驱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伸缩装置包括包括驱动部和伸缩部,伸缩部包括首级臂节、末级臂节,首级臂节和末级臂节可相对伸缩运动,在首级臂节和末级臂节之间设有滑动导电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器人。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参数、图像检测的需求。现有的机器人会将检测设备安装在伸缩装置上,以满足在不同位置和角度进行拍摄的需求。现有的伸缩装置,采用螺旋电线进行导电连接,以将电力传递给安装在伸缩装置上的用电设备中,螺旋电线首先占用空间很大,会导致伸缩装置的体积变大,不够紧凑,此外螺旋电线在经过多次的往复伸缩后,外层易磨损、漏电,长期使用容易出现金属疲劳,导致螺旋电线线容易在伸缩装置的伸缩过程中损坏,而引起设备故障,并且螺旋电线往往安装在伸缩装置的内部,一旦出现损坏维修更混非常麻烦,大大增加了维护的时间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机器人,以解决现有的机器人的伸缩装置中的螺旋电线可靠性不好,维护麻烦,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检测装置包括包括驱动部和伸缩部,伸缩部包括首级臂节、末级臂节,首级臂节和末级臂节可相对伸缩运动,在首级臂节和末级臂节之间设有滑动导电机构。
可选地,滑动导电机构包括导电部和滑动导电单元,各臂节上均设置有导电部,滑动导电单元设置在相邻两级臂节之间,并在相邻两级臂节相对移动时,使相邻两级臂节内的导电部电连接。
可选地,滑动导电单元设置在相邻两级臂节中的后一级臂节上,且可随所在的臂节相对前一级臂节移动。
可选地,滑动导电单元包括导电接触件和弹性件,导电接触件通过弹性件可活动地连接在所在的臂节上,并被弹性件顶紧在前一级臂节的导电部上。
可选地,导电接触件包括电刷,滑动导电机构所在的臂节上设置有通孔,对应的导电结构从通孔中穿出,并与电刷连接。
可选地,伸缩部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臂节;首级臂节包括外筒体和首级螺杆,中间臂节包括中间筒体、中间螺杆和中间螺母,末级臂节包括末级筒体和末级螺母;外筒体、中间筒体和末级筒体依次套接且不能相对转动;首级螺杆可转动地支撑在外筒体内并与驱动部相连接,首级螺杆与中间螺杆依次螺纹套接;中间螺母与上一级的中间螺杆或者首级螺杆螺纹连接,中间螺母与中间筒体可转动连接;末级螺母与上一级的中间螺杆螺纹连接,末级螺母与末级筒体固定连接;中间螺杆和首级螺杆上设有止挡部用以防止中间螺母或末级螺母脱出。
可选地,中间螺母在螺纹配合的螺杆的驱动下沿螺杆移动,以推动对应的中间筒体和中间螺杆移动;或随螺纹配合的螺杆转动,以带动对应的中间螺杆转动。
可选地,当与末级螺母配合的上一级中间螺杆转动时,末级螺母在上一级中间螺杆的驱动下,沿上一级中间螺杆移动,以推动固定连接的末级筒体移动。
可选地,中间筒体的端部设置有端盖结构,端盖结构上设置有容置腔,中间螺母上设置有止挡凸起,止挡凸起伸入容置腔内。
可选地,机器人还包括运动机构,运动机构包括轮式运动机构、轨道式运动机构、履带式运动机构、飞行机构和水面/水下运动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人,其上安装的伸缩装置的驱动部用于为伸缩部提供动力。伸缩部的各级臂节通过弹性导电连接结构实现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伸缩结构内设置弹簧形状的螺旋电线,来保证伸缩中的导电、通信连接时,存在的螺旋电线占用空间大,外层易磨损、漏电的问题,而且避免了长期伸缩使用的情况下,螺旋电线容易金属疲劳而损坏,可靠性和寿命不理想的问题,占用空间小,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使用和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4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外壁自动探伤、碳刨与焊接机器人
- 下一篇:用于共享模式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