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裂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2334.6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3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谭春雷;邓宇;叶雁冰;任吉;李洪;黄凡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34 |
代理公司: | 南宁新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9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裂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回收利用技术领域。该抗裂再生混凝土组成为:水泥35‑40份、再生混凝土26‑40份、水10‑15份、双氧水3‑4份、木质素0.5‑3.5份、植物秸秆β纤维10‑15份、硅烷偶联剂0.5‑1.2份、复碱化试剂2.5‑4.5份。制备方法包括:(1)将再生混凝土、木质素、植物秸秆β纤维、复碱化试剂混匀;(2)加水,加入硅烷偶联剂,再喷洒双氧水,同时进行高速搅拌,双氧水加完后再加入水泥,最后放入模具中用于制备各类混凝土预制品;(3)养护。该方法将再生混凝土进行处理后用于制备混凝土制品,相对于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处理方式,可以提高混凝土制品的抗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收回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裂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镇一体化布局不断延伸,每年将有大量的混凝土被应用于建筑物或建筑构件。新建筑物的屹立总伴随着大量原有建筑物拆迁的产生的大量废弃混凝土。当前对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主要采用物理方式对其进行分离、除杂、粉碎制备成再生骨料。由于再生骨料大多为已经碳化的硅酸盐,电负性被中和,胶体性质较差,只能作为混凝土的填料使用。回收作为填料重复使用后,不能与水泥有效的团聚,同时还会降低混凝土的碱性,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易出现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抗裂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将再生混凝土进行处理后用于制备混凝土制品,相对于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处理方式,可以提高混凝土制品的抗裂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裂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泥35-40份、再生混凝土26-40份、水10-15份、双氧水3-4份、木质素0.5-3.5份、植物秸秆β纤维10-15份、硅烷偶联剂0.5-1.2份、复碱化试剂2.5-4.5份;
所述复碱化试剂为轻质氧化镁、氧化铝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KH-151、KH-171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再生混凝土是将建筑废弃水泥、砌块为原料粉碎后,筛选粒径小于1mm的粉粒;
优选地,所述植物秸秆β纤维从植物秸秆中提取出来的半纤维。所述植物秸秆包括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谷秸秆或甘蔗秸秆。
优选地,所述复碱化试剂中轻质氧化镁、氧化铝与氢氧化钙的质量比为:1-3:1-1.5:1-1.5。
优选地,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35MPa。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抗裂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再生混凝土、木质素、植物秸秆β纤维、复碱化试剂混合搅拌一定的时间使之混合均匀;
(2)向(1)中的混合物加水后,加入硅烷偶联剂,在敞口搅拌机内混合搅拌一定时间后,再向其中喷洒双氧水,逐步提高转速至高速搅拌,双氧水加完直至混合均匀后,边低速搅拌边加入水泥,直至混合均匀并形成大流体浆料,最后放入模具中用于制备各类混凝土预制品;
(3)将步骤(2)制备的混凝土预制品在温度为15-40℃的阴暗处静置进行养护,成型拆模即得成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混合搅拌是指先以100-200转/分的低速度搅拌混合15-25分钟,再以800-1000转/分的高速搅拌混合3-8分钟,从而使原料混合均匀。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混合搅拌是指在敞口搅拌机内以100-200转/分的低速度搅拌混合25-40分;所述步骤(2)中的高速搅拌的转速为800-1000转/分,低速搅拌的转速为100-200转/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2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