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碰撞式旋翼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3703.1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2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何诚;舒立福;张思玉;刘柯珍;王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U10/16 | 分类号: | B64U10/16;B64U30/29;B64U30/299;B64D4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董存壁 |
地址: | 21002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式旋翼 无人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碰撞式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无人机机体包括机体和与机体一体成型的延伸臂,延伸臂上等距设置有六组连接臂,连接臂的末端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旋翼,延伸臂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防断回拉机构,防断回拉机构包括固定在延伸臂末端的保险套管和位于保险套管外围的回拉机构,保险套管内部开设有固定槽,连接臂设置在固定槽内且与固定槽连接处设有断裂杆,断裂杆为两段式结构且中部连接有合页,保险套管的外壁均匀开设有六组调节槽,调节槽的开口处设有限位板,本发明在无人机机体的旋翼外围设有防撞结构,可以对旋翼达到防护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碰撞式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旋翼无人机是微机电系统集成的产物,以其能够垂直起降、自由悬停、控制灵活和适应各种环境能力强等优点成为国内外很多实验室研究的重点。旋翼无人机的系统研究主要是针对地面控制系统和机载测控通信系统,地面控制系统是能够对无人机的飞行姿态进行监测和指令控制;机载测控通信系统主要是在无人机飞行状态下对惯性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仪等进行数据采集,并把这些数据传送给地面控制系统,旋翼无人机经常被人们用来进行航拍,将旋翼无人机的底部安装有摄像器,可以高空拍摄。
然而,现有的旋翼无人机在高空作业时存在以下的问题:(1)旋翼无人机在高空作业时,旋翼容易受到鸟类碰撞以及风力的影响导致撞击物体,防撞性能较差;(2)旋翼无人机底部通过连接件外装的设备,在撞击时容易发生活动,有出现断裂的危险性,缺乏保护措施。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碰撞式旋翼无人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碰撞式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所述无人机机体包括机体和与机体一体成型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上等距设置有六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末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旋翼,所述延伸臂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防断回拉机构,所述防断回拉机构包括固定在延伸臂末端的保险套管和位于保险套管外围的回拉机构,所述保险套管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连接臂设置在固定槽内且与固定槽连接处设有断裂杆,所述断裂杆为两段式结构且中部连接有合页,所述保险套管的外壁均匀开设有六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开口处设有限位板,所述回拉机构包括转动球和与转动球相连接的回拉弹簧,所述转动球设置在调节槽内,所述回拉弹簧的末端与均匀固定在连接臂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呈上下对称分布的第一防撞环和第二防撞环,所述第一防撞环设于旋翼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防撞环包括软性缓冲环和位于软性缓冲环内侧的刚性防护环,所述软性缓冲环和刚性防护环之间设有若干组承压弹簧,所述承压弹簧的外端与软性缓冲环的内壁相连接且内端与刚性防护环相连接,所述刚性防护环的内侧设有四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末端连接有高度调节杆,所述高度调节杆与无人机机体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撞环与第一防撞环结构相同,所述无人机机体底部安装有两组呈左右对称分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无人机机体底部,所述刚性防护环、支撑杆和高度调节杆均采用碳纤维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防护板包括弧形防护板、限位杆、缓冲弹簧和挡板,所述弧形防护板的上端活动设置在无人机机体的底部且内侧与两组水平放置的限位杆相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外端与缓冲弹簧相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末端与挡板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板与第一防护板结构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弧形防护板与无人机机体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活动设有主杆,所述主杆与弧形防护板固定连接且两端连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外端固定在凹槽的内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未经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3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绿灯式旋翼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扑翼式合成射流激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