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ELM的自动驾驶列车车速跟随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2159.0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1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满;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满;庞华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车速 车速 自动驾驶 列车 控制器 控制量 操纵杆控制器 列车运行数据 神经网络算法 有效降低系统 变结构控制 极限学习机 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条件 列车牵引 列车运行 算法设计 算法训练 有效表征 有效计算 螺旋滑 舒适性 制动力 自适应 抖振 二阶 驾驶 输出 应用 保证 | ||
1.基于ELM的自动驾驶列车车速跟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列车运行数据为输入,基于神经网络算法ELM训练生成理想的列车自动驾驶模型,所述列车自动驾驶模型输出为列车车速;
S2,以所述S1生成的列车自动驾驶模型为理想模型,根据所述列车自动驾驶模型设计列车车速跟随控制器;
S3,对所述S2设计的列车车速跟随控制器进行稳定性分析,给出稳定条件;
S4,根据所述稳定条件设计列车牵引/制动力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LM的自动驾驶列车车速跟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具体过程为包括:
S1.1,采集某两站点之间人为驾驶列车的运行数据-实时加速度和距下一站点的距离数据,作为列车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输入;
S1.2,基于ELM算法训练列车自动驾驶模型,包括确定训练集、激活函数和隐含节点个数,以及分配输入权重和阈值,具体为:
利用单隐含层反馈的ELM算法训练获得列车自动驾驶模型;对于自动驾驭列车模型指定训练集:a为列车加速度,m/s2;;s为列车跟下一站点的距离,m;v为列车车速,km/h;激活函数为隐含节点数目选取为
单隐含层反馈的ELM算法训练获得列车自动驾驶模型如下:
式中,wi=[wi1,wi2]T连接第i个隐含节点与输入节点的权重向量,即输入权重;βi连接第i个隐含节点与输出节点的权重向量,即输出权重;θi第i个隐含节点的阈值;wi·xj表示wi与xj的内积;输出节点选取为线性的;wi和θi均为随机分配;
若存在βi、wi和θi使下式成立:
那么,所述ELM算法可使N个样本的训练集输入生成的列车自动驾驶模型接近零误差,即
S1.3,基于所述S1.2,计算隐含层输出矩阵H,具体为:
上式可写成下式的形式:
Ηβ=T
其中:
式中,H为神经网络隐含层输出矩阵,H的第i列对应输入x1,x2,...,xN的第i个隐含节点输出;
S1.4,基于所述S1.2和S1.3,计算输出权重并得到列车自动驾驶模型,具体为:
因隐含节点数与样本数存在关系:因此H不是方阵,为使模型训练有效,须使下式成立:
ELM算法算计线性系统式的输出权重的最小范数最小二乘解如下式:
式中,是H的Moore-Penrose广义逆矩阵;
模型训练完成后,可得列车自动驾驶模型:
式中,为列车自动驾驶模型的输出-列车车速,km/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LM的自动驾驶列车车速跟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的具体过程为:
S2.1,因ELM算法训练生成的列车自动驾驶模型没有具体的动力学表达形式,故建立设计列车动力学模型如下:
式中,M为列车整备质量,kg;F为目标牵引力,N;d为行驶阻力与干扰的集总,N;
S2.2,以所述S1训练获得的根据所述列车自动驾驶模型为理想模型,并基于STSM算法设计列车车速跟随控制器,具体如下:
定义滑模变量:
控制器输出为:
式中,α为控制增益;
假设:d*=d1|s|/2sgn(s),0<d1<D;
式中,d1、D均为正常数;
S2.3,设计所述S2.2控制器增益的自适应律如下:
式中,ω、θ、υ、λ及αt均为正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满;庞华,未经李满;庞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21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