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用高精度轴承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0896.7 | 申请日: | 201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5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明;陈红姬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中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4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梁灵周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削 高精度轴承 轨道交通 外圆 生产工艺 清洗 防锈 超声波清洗 热处理 工艺加工 激光打标 径向游隙 内圈挡边 内圈端面 内圈滚道 外观检验 外径检测 外圈挡边 外圈沟道 外圈滚道 无心磨 分选 滚子 毛坯 铆压 内圈 细磨 油浸 存储 入库 检测 加工 检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高精度轴承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进货检验——外/内圈毛坯——热处理——外/内圈端面磨削——无心磨外圆——细磨外圆——外圈挡边磨削(内圈滚道磨削)——外圈滚道磨削(内圈挡边磨削——内径磨削)——内/外圈沟道超精——清洗——内/外径检测——超声波清洗——分选合套——装滚子——铆压——径向游隙检测——测振——激光打标——成品清洗——油浸防锈——外观检验——包装——抽检——入库存储。本发明工艺加工效率高,加工过程稳定,加工质量高,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轴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高精度轴承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精密轴承按照ISO的分级标准分为:P0,P6,P5,P4,P2.等级依次增高,其中P0为普通精度,其他等级都是精密级别。当然,不同分级标准,不同类型的轴承,他们的分级方法有所不同的,但意义是一致的。精密轴承使用性能上要求旋转体具有高跳动精度、高速旋转及要求摩擦及摩擦变化小。
现有技术中,精密轴承加工工艺复杂,加工质量不高,难以控制,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高精度轴承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交通用高精度轴承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进货检验——外/内圈毛坯——热处理——外/内圈端面磨削——无心磨外圆——细磨外圆——外圈挡边磨削(内圈滚道磨削)——外圈滚道磨削(内圈挡边磨削——内径磨削)——内/外圈沟道超精——清洗——内/外径检测——超声波清洗——分选合套——装滚子——铆压——径向游隙检测——测振——激光打标——成品清洗——油浸防锈——外观检验——包装——抽检——入库存储。
优选的,所述端面磨削,套圈进入两个旋转的砂轮端面之间,套圈的两端面同时被磨削,双端面磨削时,被加工表面就是定位面,一次磨削两个端面,端面磨削平行差控制在4μm以内,坡度差在2μm以内,粗糙度小于0.4μm。避免了定位误差和加工误差的迭加,也不存在由电磁工作台不平和磁性的作用造成的加工误差,从而取得较高的加工精度。
优选的,所述无心磨外圆,被加工的套圈经导板托住,由导轮向托板方向圆周运动,而带动套圈旋转时由无心砂轮磨削,控制精度为椭圆度最大为6微米,棱圆度最大为6微米,锥度最大为6微米,垂直差最大为8微米,圆度最大为3微米,粗糙度最大为0.5微米。表面质量较高,精度也相对较高,其磨削速度较快
优选的,所述外圈挡边磨削为高速旋转的砂轮等磨具加工套圈挡边,所述外圈滚道磨削通过磁力将套圈吸附住,靠山转动并带动套圈旋转。
优选的,所述内圈滚道磨削根据套圈型号选择靠山、修磨靠山,让靠山的端面跳动量小于2微米。调节支承,使工件中心偏离靠山转动中心0.2-0.3毫米,偏心象限为第四象限。
优选的,所述内圈挡边磨削,平行差在5微米以内,坡度差一般是里高外低,范围一般在2-6微米。
优选的,所述磨内圈内径,电磁无心夹具依靠磁性吸附套圈并带动套圈以(相对于砂轮转速)较低的转速转动。
优选的,所述磨内圈内径分为粗磨和精磨两道工序,粗磨控制椭圆度在10微米内,锥度小于8微米,壁厚差小于8微米;精磨控制椭圆度在6微米内,锥度小于5微米,壁厚差小于5微米,直线度在-1~-2微米,粗糙度小于0.4微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避免了定位误差和加工误差的迭加,也不存在由电磁工作台不平和磁性的作用造成的加工误差,从而取得较高的加工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中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中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08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