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5417.2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1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郭昆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充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充电单元、电压反馈单元、充电线和充电接口,其中,充电线分别与充电电路和充电接口连接;电压反馈单元分别与充电单元和充电接口连接;电压反馈单元用于检测充电接口当前的实际充电电压,如果实际充电电压小于参考电压,则向充电单元反馈压降指示信号;充电单元用于在检测压降指示信号后,根据压降指示信号,升高向充电输出的充电电压,利用调整后的充电电压,通过充电线继续向充电接口供电,从而能够有效解决充电接口因线束过长导致充电电压下降,而无法充电的问题,且无需考虑线束的长度、线径,接触阻抗能因素,适应所有的线束和车型,应用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和一种具有该充电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汽车都带有车载USB接口,用户可以使用此USB接口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充电。车载USB的供电一般来自于车上的娱乐导航主机,从导航主机到车载USB接口都是通过线束连接,一般线束比较长,最长可达3米左右,由于线束自身带有阻抗,其阻抗大小由线束的材质、线径、长度决定,一般在200-400mΩ。市面上大多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支持大电流充电,充电电流在2.1A以上,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在线束上的压降在0.8V以上。例如,当娱乐导航主机端输出的电压为5.1V时,到达便携设备端电压下降到4.3V,根据USB BC1.2充电规范可知,USB的供电电压需在4.75-5.25之间才能为设备充电,4.3V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无法为便携设备充电。
相关技术中,利用线损补偿技术,通过测量充电电流,再根据预先测量的线损,进行提高车载娱乐主机的输出电压。但是,使用时间久了,各个接头之间和线束本身由于氧化、生锈等原因,或者车厂更换供应商和修改线束的长度,会造成阻抗的变化,这种补偿技术需要修改,很不灵活,不能适应外部情况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充电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充电接口因线束过长导致充电电压下降,而无法充电的问题,且无需考虑线束的长度、线径,接触阻抗能因素,适应所有的线束和车型,应用灵活。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大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单元、电压反馈单元、充电线和充电接口,所述充电线分别与所述充电单元和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压反馈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单元和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压反馈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接口当前的实际充电电压,如果所述实际充电电压小于参考电压,则向所述充电单元反馈压降指示信号;所述充电单元,用于在检测所述压降指示信号后,根据所述压降指示信号,升高向所述充电接口输出的充电电压,利用调整后的充电电压,通过所述充电线继续向所述充电接口供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电压反馈单元检测充电接口当前的实际充电电压,如果实际充电电压小于参考电压,则向充电单元反馈压降指示信号;在检测压降指示信号后,充电单元根据压降指示信号,升高向充电输出的充电电压,利用调整后的充电电压,通过充电线继续向充电接口供电。由此,能够有效解决充电接口因线束过长导致充电电压下降,而无法充电的问题,且无需考虑线束的长度、线径,接触阻抗能因素,适应所有的线束和车型,应用灵活。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充电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压反馈单元,包括:误差比较器和所述充电电压检测线;所述误差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单元连接,所述误差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与输出所述参考电压的电源连接,反向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压检测线连接;所述充电电压检测线与所述充电接口的充电端连接;所述误差比较器,用于将所述正向输入端输入的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反向输入端输入的所述实际充电电压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实际充电电压低于预设的参考电压,则获取所述实际充电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之间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作为所述压降指示信号,反馈给所述充电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54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能电路以及激光雷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止过充的手机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