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带水箱的移动式上水机器人及实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0363.0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3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斌;徐剑乔;杜永新;王忠合;蒋金辉;王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11/00 | 分类号: | B61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箱 移动式 上水 机器人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旅客列车自动上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带水箱的移动式上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控制柜、水箱、上水软管以及用于驱动机器人本体和水箱移动的横向移动机构;横向移动机构设置于车站股道之间,机器人本体以及水箱均设置于横向移动机构上;机器人本体的末端固定有上水接头,上水软管的一端固定于上水接头中,另一端与水箱连通。本发明提供自带水箱的移动式上水机器人的上水方法,根据列车的水位信息和停站时间计算上水量后并进行补水后,移动至列车注水口对应处,对列车水箱进行上水。本发明提供的自带水箱的移动式上水机器人的上水效率高,可在列车进站前移动至相应位置,节约上水时间,并减少人工上水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旅客列车自动上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带水箱的移动式上水机器人及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旅客列车上水常用的上水方式是人工上水,即人工手动先打开上水阀,再人工将上水胶管与铁路旅客列车上的注水口对接,待水上满溢出后再关水阀,而近年来逐渐普及的动车组列车停靠时间很短,这样不仅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难以保证列车全部车厢均在有限的停靠时间内完成上水,还易造成水资源浪费,此外,工作人员经常需在严寒或高温的环境中露天工作,工作环境较为艰苦。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旅客列车上水技术的改进,全自动上水装置应用于旅客列车上水,但是目前的全自动上水装置大多是固定式的,其工作范围小,不同型号列车的注水口位置不同,固定的全自动上水装置难以实现与不同列车的注水口准确对接,上水效率低;其次,现有全自动上水装置的上水支管多是直接与上水干管连接的,没有流量控制模块,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水箱的移动式上水机器人及实施方法,解决了传统人工上水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固定式上水装置工作范围小、难以适应不同型号列车的上水需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带水箱的移动式上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控制柜、水箱、上水软管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本体和所述水箱沿股道方向移动的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设置于车站股道之间,所述机器人本体以及所述水箱均设置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上;所述机器人本体的末端固定有上水接头,所述上水软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水接头中,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机器人本体以及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上设有补水口,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的一侧设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补水口相对应。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补水口处设有转轴和盖板,所述转轴固定于所述补水口的上边缘,所述盖板的顶部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盖板的底部位于所述补水口下边缘的内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站股道之间设有上水干管,所述补水管与所述上水干管连通;所述补水管上设有流量传感器与第一电磁阀,所述流量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另一端呈向下弯曲状。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底部与泄水管连通,所述泄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站股道之间还设有回水干管,所述回水干管与回水立管的底部连通,所述回水立管的顶部设有回水斗,所述回水斗与所述泄水管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远离所述补水管的一侧设有用于为所述机器人本体提供充电的充电桩,所述充电桩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带水箱的移动式上水机器人的上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当列车到站前,车站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发送相应列车各车厢水箱液位信息至相应的自带水箱的移动式上水机器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0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轨电车轮对尺寸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换装移动平台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