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卤代5-(2-羟基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8328.5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7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东;王吉利;周雅情;王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1/16 | 分类号: | C07D231/16;A01N43/56;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 |
地址: | 43007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卤代 羟基 苯基 吡唑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卤代5‑(2‑羟基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化学结构,其中,R1、R2、R3和R4相同或不同,且R1和R2各自为氢、卤素、C1‑C5的烷基或C1‑C5的烷氧基,R3和R4各自为卤素,X为氢或氟。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多卤代5‑(2‑羟基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卤代5-(2-羟基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C-甲基赤藓糖-4-磷酸途径(MEP途径)广泛存在于细菌和植物体中,是脂质体前体类异戊二烯的生物合成所必需的途径,在生物代谢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EP途径所涉及的七种关键酶,都可以作为新型除草剂和杀菌剂的潜在作用靶标。由于MEP途径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依据这些关键酶发展的抑制剂,将具有对哺乳动物低毒的特点。
IspD酶是MEP途径的第三个关键酶,其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新型的除草剂或杀菌剂。对IspD酶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包括酰化的氨基苯并噻唑、三唑并嘧啶、含多氯和多溴pseudilin、苯基异噁唑等。依据IspD酶抑制剂pseudilin的研究现状,我们设想,采用生物电子等排的研究策略,参照具有IspD抑制活性苯基异噁唑pseudilin类似物结构,对pseudilin结构进行改造,有可能发现新型的IspD酶抑制剂。因此,针对IspD酶开展新型除草剂和杀菌剂的设计合成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多卤代5-(2-羟基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卤代5-(2-羟基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化学结构,
其中,R1、R2、R3和R4相同或不同,且R1和R2各自为氢、卤素、C1-C5的烷基或C1-C5的烷氧基,R3和R4各自为卤素,X为氢或氟。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式(I)所示的多卤代5-(2-羟基苯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式(1)所示的邻羟基苯乙酮系化合物与式(2)所示的酸酐化合物进行环化反应,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
(2)将式(3)所示的化合物进行环转化反应,得到式(4)所示的化合物;
(3)对式(4)所示的化合物进行卤代反应,
其中,R1、R2、R3、R4和X的定义与前文描述的相同。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多卤代5-(2-羟基苯基)吡唑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多卤代5-(2-羟基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所有多卤代5-(2-羟基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对小麦壳针孢菌(Zymoseptoria tritici,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两种条件下)具有100%的杀菌活性,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均具有85%以上的杀菌活性,部分多卤代5-(2-羟基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同时对腐霉病(Pythium dissimile)和/或灰霉病(Botryotiniafuckeliana)和/或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e)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师范大学,未经华中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83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