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动力舱翼型件及气动外形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4722.1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3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秦冲;李运福;邱良军;万兵兵;徐瑞红;马永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何娇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动力 舱翼型件 气动 外形 设计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动力舱翼型件及气动外形设计方法,属于直升机飞行控制设计技术领域。所述动力舱翼型件设置在直升机背部动力舱排气口后部,用于至少部分地阻挡由动力舱排气口向尾翼方向流动的气流,该申请在直升机背部动力舱排气口后部增加动力舱翼型件,并对带动力舱翼型件的直升机进行涡流尾流气动干扰风洞试验,不断修改动力舱翼型件,最后进行试飞,以确定动力舱翼型件的实施效果。本发明提出的解决尾颤的动力舱翼型件及其研制程序,能够有效降低动力舱排出的气体对尾翼的影响,对单旋翼带尾桨构型直升机尾颤问题解决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飞行控制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升机动力舱翼型件及气动外形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尾颤是一种视严酷度而定,可能对机组功效有负面影响的一种现象(见图2),是一种单旋翼带尾桨构型上由上部来流形成的涡流尾流对尾部构件(如平尾、垂尾等)的干扰。涡流尾流的成因涉及多方面因素,最重要的是主桨毂气动设计、发动机进排气气动设计、动力舱罩外形气动设计以及旋翼与机身间距。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动力舱翼型件及气动外形设计方法。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动力舱翼型件,安装在直升机背部动力舱排气口后部,所述直升机动力舱翼型件包括自所述排气口底端向所述排气口的顶端延伸形成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将所述排气口分为左右两个分口,以及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并遮挡所述两个分口的至少部分开口。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与直升机背板一体加工成型。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挡板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挡板在朝向排气口的方向呈锥形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两侧均设置有插槽,所述挡板分为两部分,分别插接在所述固定板两侧的插槽内。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动力舱翼型件气动外形设计方法,用于确定上述设计的直升机动力舱翼型件的气动外形,包括:
在直升机背部动力舱排气口后部增加如上所述的动力舱翼型件,所述动力舱翼型件至少有部分阻挡动力舱排气口到直升机尾桨的气流;
对带动力舱翼型件的直升机进行涡流尾流气动干扰风洞试验,进一步确定在各种飞行状态下的上部动力舱来流形成的涡流尾流场及其对尾部构件的干扰,以及识别出尾颤的飞行状态;
修改动力舱翼型件的气动外形,直至进行涡流尾流气动干扰风洞试验中,直升机上部动力舱来流对尾部构件不造成干扰;
安装动力舱翼型件,并进行试飞,以确定动力舱翼型件的实施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尾部构件至少包括平尾及垂尾。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识别出尾颤的飞行状态包括确定涡流尾流干扰与空速及垂直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安装动力舱翼型件之前进一步包括在各种飞行状态下的上部动力舱来流形成的涡流尾流场及其对尾部构件的气动干扰。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安装动力舱翼型件之前通过对直升机气动外形进行涡流尾流气动干扰CFD分析,获得气动干扰参数。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解决尾颤的动力舱翼型件及其研制程序,能够有效降低动力舱排出的气体对尾翼的影响,对单旋翼带尾桨构型直升机尾颤问题解决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有广泛工程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直升机动力舱翼型件气动外形设计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4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