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组件及其相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46193.0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0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D.特里维迪;C.E.乌尔夫;B.J.普伦格尔;N.E.M.吉布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0 | 分类号: | F16J15/40;F02C7/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蔡宗鑫;刘林华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组件 及其 相关 方法 | ||
公开了一种密封组件,例如,用于诸如涡轮机的机器的面密封组件,以及运行机器中的密封组件的相关方法。密封组件包括可旋转密封构件、非可旋转密封构件,以及多对弯曲部。非可旋转密封构件设置成面对可旋转密封构件。多对弯曲部沿密封组件的周向方向与彼此间隔开。多对弯曲部中的每对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它们设置在受应力状态下,使得第一弯曲部的一部分和第二弯曲部的一部分与彼此接触。此外,第一弯曲部的端部和第二弯曲部的端部联接至彼此,且联接至非可旋转密封构件。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大体上涉及用于机器的密封组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密封组件的阻尼偏压部件及其相关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密封组件(例如,面密封组件)中,定子密封构件经由驱动部件联接至定子。定子密封构件通过多个偏压部件(诸如设置在驱动部件中的螺旋弹簧),沿着面密封组件的轴向方向移动。在运行期间,定子密封构件维持与面密封组件的转子密封构件的间隙。大体上,定子密封构件包括舌片,且驱动部件具有凹槽,以允许舌片沿凹槽滑动来使定子密封构件沿轴向方向移动。在使用期期间,凹槽可由灰尘颗粒堵塞,从而阻碍/限制定子密封构件的轴向移动。螺旋弹簧的使用可进一步限制定子密封构件的轴向移动的跨度。此外,螺旋弹簧可过度或适度响应于振动,从而不能有效地减弱振动,导致定子和/或转子密封构件快速磨损。
发明内容
根据本说明书的方面,公开了一种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可旋转密封构件、非可旋转密封构件,以及多对弯曲部。非可旋转密封构件设置成面对可旋转密封构件。多对弯曲部沿密封组件的周向方向与彼此间隔开。多对弯曲部中的每对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它们设置在受应力状态下,使得第一弯曲部的一部分和第二弯曲部的一部分与彼此接触。此外,第一弯曲部的端部和第二弯曲部的端部联接至彼此,且联接至非可旋转密封构件。
根据本说明书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机器。该机器包括定子壳体、转子和密封组件(诸如面密封组件)。转子设置在定子壳体中。密封组件设置在定子壳体与转子之间。密封组件包括可旋转密封构件、非可旋转密封构件,以及多对弯曲部。可旋转密封构件联接至转子。非可旋转密封构件设置成面对可旋转密封构件。多对弯曲部沿密封组件的周向方向设置成与彼此间隔开。多对弯曲部中的每对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它们设置在第一受应力状态下,使得第一弯曲部的一部分和第二弯曲部的一部分与彼此接触。此外,第一弯曲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弯曲部的第一端部联接至彼此,且联接至非可旋转密封构件。类似地,第一弯曲部的第二端部和第二弯曲部的第二端部联接至彼此且联接至定子壳体。
根据本说明书的又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运行密封组件的方法。该方法涉及驱动联接至设在定子壳体内的转子的可旋转密封构件。该方法还涉及经由非可旋转密封构件将加压流体注射至可旋转密封构件上,以及在限定于可旋转密封构件与非可旋转密封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形成加压流体和过程流体的层。此外,该方法涉及调节过程流体的穿过间隙的一部分的流。此外,该方法涉及使用多对弯曲部,使非可旋转密封构件相对于可旋转密封构件沿轴向方向移动。多对弯曲部中的每对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它们设置在受应力状态下,使得第一弯曲部的一部分和第二弯曲部的一部分与彼此接触。此外,第一弯曲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弯曲部的第一端部联接至彼此,且联接至非可旋转密封构件,且第一弯曲部的第二端部和第二弯曲部的第二端部联接至彼此,且联接至定子壳体。此外,该方法涉及使用多对弯曲部,以及加压流体和过程流体的层调节非可旋转密封构件的移动,以维持非可旋转密封构件与可旋转密封构件之间的间隙。该方法还涉及通过使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相对于彼此偏压来阻尼非可旋转密封构件和定子壳体的振动。
技术方案1. 一种密封组件,包括:
可旋转密封构件;
设置成面对所述可旋转密封构件的非可旋转密封构件;以及
沿所述密封组件的周向方向与彼此间隔开的多对弯曲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6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