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飞机的侧风挡滑开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2804.4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7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谭大维;张昌维;赵永红;李力;焦振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4 | 分类号: | B64C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毓灵 |
地址: | 51904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挡 滑开 滑动 减小 飞机 锁定 飞机结构设计 飞机驾驶舱 上滑动组件 下滑动组件 窗框骨架 风挡玻璃 滑动轨迹 机构安装 手柄机构 固定的 驾驶舱 可打开 内固定 上滑轨 舒适性 下滑轨 向后 向内 占用 | ||
本发明属于飞机结构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机的侧风挡滑开机构。本发明用于飞机的侧风挡滑开机构包括设于侧风挡内固定风挡玻璃的窗框骨架、设于所述侧风挡上下部并限制其滑动轨迹的上滑轨和下滑轨、设于所述侧风挡上部并减小阻力的上滑动组件、设于所述侧风挡下部并减小阻力的下滑动组件、设于所述侧风挡内控制侧风挡固定的锁定机构、以及设于所述侧风挡内控制侧风挡向内向后滑动的手柄机构。所述侧风挡滑开机构安装于所述侧风挡内,可打开或锁定,打开时并可向内、向后滑动。本发明既满足了驾驶员的使用要求,空间上也满足了总体布置要求,不占用驾驶舱宝贵的空间,大大提高了飞机驾驶舱的舒适性以及驾驶员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结构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机的侧风挡滑开机构。
背景技术
飞机侧风挡位于驾驶员侧方位置,通常情况下可为驾驶员提供视野,飞机 (特别是大型民用飞机)按照适航法规的要求,在恶劣情况下,侧风挡需可打开,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视野、通风环境,更甚者,在飞机出现应急的情况下,打开侧风挡可为驾驶员提供逃生通道,帮助驾驶员逃离飞机,保证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可打开的侧风挡是大型飞机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然而由于驾驶舱空间狭小,电子设备、操纵系统等系统繁多,为了为飞行员提供更舒适更便利的操作空间,驾驶舱内能为可打开的侧风挡提供的空间非常紧迫。
发明内容
为满足适航法规要求,提高驾驶员在飞行时的视野、乘坐舒适性以及安全性,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向飞机内侧向后滑动打开的侧风挡机构。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侧风挡滑开机构,包括设于侧风挡内固定风挡玻璃的窗框骨架9、设于所述侧风挡上下部并限制其滑动轨迹的上滑轨6和下滑轨7、设于所述侧风挡上部并减小阻力的上滑动组件2、设于所述侧风挡下部并减小阻力的下滑动组件4、设于所述侧风挡内控制侧风挡固定的锁定机构5、以及设于所述侧风挡内控制侧风挡向内向后滑动的手柄机构3;所述侧风挡滑开机构安装于所述侧风挡内可打开锁定,并可向内向后滑动。当机构开始工作时,解开锁定机构5,侧风挡处于解锁状态,转动手柄机构3,侧风挡在自身重力和手柄31的作用下,沿着滑轨先向内后向后滑动,到达最终位置,实现了侧风挡的开启;反之,反向控制手柄31,侧风挡沿滑轨先向前后向外滑动,到达位置后,关闭锁定机构5,实现侧风挡锁定在指定位置。
作为本发明侧风挡滑开机构的改进,所述锁定机构5包括手柄51、拉杆52、支座53、曲柄54、关节轴承55、摇臂56、衬套57,所述支座53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窗框骨架9,所述摇臂56在所述支座53卡槽内滑动,所述拉杆52与所述曲柄54通过一个螺栓连接成一个转动副,与所述手柄51串联成一个运动杆系,所述摇臂56中心孔处于所述窗框骨架9通过一个螺栓形成一个转动副,所述摇臂56上端中心孔与所述拉杆52通过一个螺栓形成一个转动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摇臂56上压装一个关节轴承提升转动副的灵活性以及安装保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51上设有键,与所述支座53上开设的键槽配合时限制所述手柄51带动杆系的运动,与所述支座53上开设的键槽脱离时所述手柄51带动杆系运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窗框骨架9与摇臂56中心孔通过一个螺栓连接形成旋转副时,所述窗框骨架孔内压装不锈钢衬套57减少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滑轮组件2包括滚动轴承21、支座22,所述滚动轴承21与所述支座22通过一个螺栓固定形成一个转动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滑轮组件2与所述支座22通过一个螺栓与所述窗框骨架9连接形成一个转动副,所述上滑轮组件2内所述滚动轴承21置于所述上滑轨6卡槽内,沿卡槽侧壁滚动,所述滚动轴承21在运动过程中减小摩擦,提高机构的灵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28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模块供电技术四轴无人机平台
- 下一篇:飞行器隐私门和门框架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