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安全座椅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8004.5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9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治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麦凯智造婴童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0 | 分类号: | B60N2/00;B60N2/90;B60Q9/00;B60R21/015;B60R21/02;G08B21/02;G08B21/24;G08B25/08;G08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安全座椅 松紧度 座椅 监控系统 汽车座椅 智能安全 检测 数据传输模块 智能实时监测 传感器设置 后台服务器 设计传感器 安全性能 概率事件 关键部件 关键部位 行车过程 语音提醒 中控主机 安全扣 云端 手机 解开 小孩 发现 监测 | ||
一种智能安全座椅监控系统,包括中控主机、数据传输模块、后台服务器云端以及监测安全座椅当前状态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松紧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松紧度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安全座椅与汽车座椅的接口上,使得松紧度检测传感器可以检测安全座椅与汽车座椅的连接松紧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安全座椅监控系统,由于在安全座椅与汽车座椅的接口上设计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进行智能实时监测,判断座椅的关键部件的安全性是否存在异常,发生异常时会语音提醒,并通过手机的微信公众号等功能发出提醒,有效的解决了目前产品在行车过程中关键部位发现异常时未及时发现(包括小孩自行解开安全扣的大概率事件)的问题,大幅度的提高了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座椅,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安全座椅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儿童安全座椅已经发展到采用IOSFIX系统和LATCH系统结合安装至汽车后排座椅上的儿童安全座椅,虽然相比采用汽车安全带固定儿童安全座椅,降低了误用率,提高了安装效率。但因为都是通过开关颜色做机械区分来辨别ISOFIX和LATCH、安全扣是否已经上锁,所以需要使用者通过视觉是判定,如果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开启就很难被发现,因此目前儿童安全座椅人性化、实用性、安全性均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安全座椅监控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开关扣合情况,并反馈数据给服务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安全座椅监控系统,包括中控主机、数据传输模块、后台服务器云端以及监测安全座椅当前状态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松紧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松紧度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安全座椅与汽车座椅的接口上,使得松紧度检测传感器可以检测安全座椅与汽车座椅的连接松紧度;所述松紧度检测传感器与中控主机连接,使得松紧度检测传感器监测数据可以发送给中控主机,所述中控主机内设置有第一预设值和比较系统,第一预设值包括预设松紧度数据,所述中控主机具有以下工作流程:
A.比较系统将接收的松紧度数据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对,当接收数据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执行步骤B;当接收数据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执行步骤C;
B.所述中控主机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向后台服务器云端发出报警信息;
C.中控主机无响应,并执行步骤A。
所述后台服务器云端包括可应用于智能移动设备的软件。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Bluetooth 4.2传输模块、2.4G传输模块及FM调频。
所述传感器还包括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安全座椅当前承重状态,重力传感器与中控主机连接,中控主机内设置有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包括重量值,所述中控主机还具有以下工作流程:
D.比较系统将接收的重量数据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当接收数据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执行步骤E;当接收数据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执行步骤F;
E.所述中控主机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向后台服务器云端发出报警信息;
F.中控主机无响应,并执行步骤D。
所述传感器还包括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设置在安全座椅上,距离传感器处于常开状态;所述中控主机内设置有第三预设值,第三预设值包括间距值,所述中控主机的比较系统比较距离传感器所反馈数据与第三预设值的大小结果,若距离传感器反馈数据大于第三预设值,则启动重力传感器,若反馈数据小于第三预设值,则无动作。
还设置有音频播放模块,音频播放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后台服务器云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麦凯智造婴童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麦凯智造婴童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80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轨列车再生能量综合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气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