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酶联合处理降解角蛋白类废弃资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2921.2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8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黄艳;邓宇;马诗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A23K10/26;A23K10/1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 处理 降解 角蛋白 废弃 资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酶联合处理角蛋白类废弃资源的方法,主要步骤如下:a.制备发酵培养基;b.将菌种接入发酵培养基制备一级种子液;c.将角蛋白类物质加入一级种子液发酵培养;d.发酵培养结束后调整反应温度,维持2‑6h;根据本发明方法,能够充分利用角蛋白类废弃资源,获取蛋白氮含量较高的终产物,提高蛋白氮回收率,是实现角蛋白类废弃资源无害化、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在畜禽养殖废弃资源利用、氨基酸生物有机肥、蛋白饲料、多肽蛋白氨基酸制备等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酶联合处理降解角蛋白类废弃资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禽畜养殖产业发达,每年产生数量庞大的动物毛发、禽类羽毛、角、爪、蹄等废弃角蛋白,据统计,仅羽毛废弃物就达百万吨。这些废弃角蛋白通常得不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角蛋白富含大量营养物质,如羽毛中的粗蛋白含量通常在 80%以上,富含胱氨酸、赖氨酸、脯氨酸、丝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如果处理得当,这类废弃物将是重要的蛋白资源库。但是,目前仅少部分角蛋白废弃物得到有效回收利用,绝大部分被直接丢弃,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目前,废弃角蛋白在饲料、肥料、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均有应用,开发空间巨大。
目前,大规模加工角蛋白类资源的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水解工艺(高温高压水解法和酸碱水解法)和生物发酵工艺。物理化学水解法可以获得较高的蛋白质回收率,但是高温高压或强酸强碱会破坏部分氨基酸,导致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极低。同时,酸碱水解法对设备要求高,且在后期的酸碱中和过程中产生大量盐分,影响产品品质。
生物发酵工艺主要包括微生物直接发酵和酶水解两类。微生物发酵法利用具有角蛋白酶等分泌能力的菌株对羽毛进行降解,从而获得复合水解氨基酸。酶解法是利用特异性角蛋白酶对角蛋白物质进行降解,从而得到氨基酸类产物。与理化水解工艺比较,生物发酵工艺水解羽毛废弃物能耗较低、污染较小,并且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酶系促使角蛋白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条件温和,一方面减少了热敏氨基酸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游离氨基酸含量。
但是生物发酵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微生物转化角蛋白的过程中,一方面角蛋白难以被生物降解,降解效率较低。因此角蛋白降解速率高、角蛋白酶活性高的优良菌株是实现微生物转化角蛋白的关键。专利CN101372678B公开了一种角蛋白降解菌NJY1,专利CN102321553B公开了一种羽毛角蛋白厌氧降解菌株18D-TA,两种菌株均能很好的降解角蛋白。另一方面,角蛋白降解所产生的氨基酸会被微生物持续利用,转化为氨氮等无机氮,从而造成发酵产物中的氨基酸态氮(即氨基氮)含量低,非蛋白氮比重高,将会影响产品的品质。专利CN102326668B公开了一种利用18D-TA进行厌氧降解羽毛角蛋白的方法,该方法虽能快速降解角蛋白,但是产物中氨基酸氮含量低,可利用度不高。因此采用适当的发酵工艺,严格限制蛋白氮转化为无机氮,是提升产品品质的有效途径。本发明结合现有技术的利弊,采用菌酶联合处理工艺,提供了一种有效转化角蛋白废弃物,获取蛋白氮资源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角蛋白类物质转化为多肽蛋白、氨基酸等蛋白氮过程中转化效率低、有机氮/无机氮比值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菌酶联合处理降解角蛋白的方法,旨在实现角蛋白资源无害化、高值化的利用。
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菌酶联合处理降解角蛋白类废弃资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待降解角蛋白类物质,并制备发酵培养基;
b.配制18D-TA菌菌液,并接种入步骤a所得发酵培养基中,制备一级发酵种子液;
c.将步骤b所得一级发酵种子液加入步骤a所述角蛋白类物质中进行二级发酵培养,所述二级发酵培养时间为0-20h;
d.所述二级发酵培养结束后,调整温度至70-90℃进行三级发酵培养,所述三级发酵培养时间为2-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未经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2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