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密度一次性注射成型橡塑托盘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9145.0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8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葛九敢;叶孙勇;黎广;唐帆;周俊;蒋水金;强金凤;王闯;时守超;徐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世界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26;B29C45/34;B29C45/67;B29C35/04;B29C33/76;B65D19/24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侯晔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盘 橡塑 支撑层 一次性注射 成型 隔板 弹性中间层 生产工艺 一体式注塑成型 减震 高密度橡胶 整体式结构 承载货物 减震效果 上下两层 托盘制品 中空格栅 分腔体 隔板隔 网格状 重量轻 硫化 隔栅 耗能 内壁 腔体 耗时 橡胶 注射 | ||
1.一种双密度一次性注射成型橡塑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层网格状的高密度支撑层(6)和低密度弹性中间层,所述低密度弹性中间层为中空格栅的隔栅腔体,并通过隔板(9)隔开为均匀分布的托盘分腔体(7);所述高密度支撑层(6)的内壁和隔板(9)连接呈一个整体式结构;所述隔板(9)的材质为密度小于高密度支撑层(6)的低密度橡胶,相应的高密度支撑层(6)的为高密度橡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密度一次性注射成型橡塑托盘,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托盘分腔体(7)连通形成托盘减重腔体(8),所述托盘减重腔体(8)在上下两层的高密度支撑层(6)之间对称式分布;所述隔板(9)与高密度支撑层(6)为同模具出模的一体式结构;通过橡塑复合材料应用双密度注射成型生产系统一步法完成双密度胶料注射、中空和硫化工艺制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密度一次性注射成型橡塑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密度注射成型生产系统包括注射机底座(1)和压模硫化台座(5)以及分别固定于两者上的注射装置(2)和压模硫化装置(3),还包括压模硫化台座(5)旁侧的中空装置(4),所述压模硫化装置(3)包括两个的模具内芯,所述注射装置(2)将密度不同的两种塑化橡胶料对应不同的模具内芯依次注射入压模硫化装置(3)的模具内,所述中空装置(4)将高压气体通入压模硫化装置(3)的模具内的塑化橡胶料中的中空内腔,所述压模硫化装置(3)对模具内的塑化橡胶料进行压模和硫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密度一次性注射成型橡塑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密度注射成型生产系统中的注射装置(2)包括加料斗(21)、注射油缸(22)、塑化注射螺筒(23)、注射座移动油缸(24)、预射容料腔(25)、连续起泡机(26)、物料切换油缸(27)、注射头(28)和物料切换转换阀门(29);所述加料斗(21)与塑化注射螺筒(23)的始端相通,塑化注射螺筒(23)固定于注射油缸(22)的缸筒止方;所述塑化注射螺筒(23)和连续起泡机(26)的出料口分别通过送料管一(232)和送料管二(261)与预射容料腔(25)相通,所述物料切换转换阀门(29)与物料切换油缸(27)的活塞杆连接后控制送料管一(232)和送料管二(261)的交替开关;所述塑化注射螺筒(23)、连续起泡机(26)和物料切换油缸(27)均固定于预射容料腔(25)上部,所述注射油缸(22)内的注射活塞(221)插入预射容料腔(25)内,所述预射容料腔(25)的前端设置注射头(28),注射头(28)正对压模硫化装置(3)的模具浇口;所述预射容料腔(25)的底部通过固定板(20)和注射座移动油缸(2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注射座移动油缸(24)固定于注射机底座(1)上;所述塑化注射螺筒(23)的外壁包覆有塑化加热器(23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密度一次性注射成型橡塑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硫化装置(3)包括合模油缸(31)、上半模具(33)、下半模具(34)、模具内芯一(35)、模具内芯二36)和模芯转动油缸(39);所述下半模具(34)固定于压模硫化台座(5)上,下半模具(34)的正上方配合设置有上半模具(33),所述上半模具(33)与合模油缸(31)可拆卸连接;所述合模油缸(31)通过固定架固定;所述模具内芯一(35)和模具内芯二(36)的尾端相对,均与模芯转换支架(37)可拆卸固定,所述模芯转换支架(37)呈T形,底端插入模芯转动油缸(39)后,与模芯转动油缸(39)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模芯转动油缸(39)带动模具内芯一(35)、模具内芯二(36)在上半模具(33)和下半模具(34)之间转换;上半模具(33)、下半模具(34)和模具内芯一(35)根据高密度支撑层(6)的形状配合设置,模具内芯二(36)的形状为形成隔板(9)的隔栅状;所述模芯转动油缸(39)固定于压模硫化台座(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世界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世界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91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