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雨天气下城市道路间断交通流延误时间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6035.0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9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唐少虎;朱伟;郑建春;王晶晶;刘梦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黄雪 |
地址: | 10003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雨 天气 城市道路 间断 通流 延误 时间 预测 方法 | ||
1.一种降雨天气下城市道路间断交通流延误时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步骤1:气象数据、交通流数据筛选预处理,基于气象数据分析降水强度等级、车辆检测器检测得到交通流数据,整理获取的交通流量、速度、占有率等基础道路交通运行数据;
步骤2:根据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建立不同等级下气象数据和交通数据的对应关系,搭建降雨情景下道路交通流数据映射环境,基本数据关系表达如下:
式中,和分别为在降雨强度等级l下的气象数据和交通数据,rlower,rupper分别为降水量的上下限,q,u分别为交通流量和交通速度;
步骤3:针对不同降水强度等级,融合相关气象和交通数据,分别建立相应的交通流关系方程,构建降水条件下的路段交通流参数关系模型
Fi=fi(l,q,u)
式中,l代表降水强度等级,q代表此时的交通流量,u代表路段平均交通流速度;
步骤4:构建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流集散波基础模型,分析在不同降水强度等级下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流的集结波、消散波运行规律,分别获取相应的集散波波速参数等,基于集散波理论形成降水条件下的交叉口交通流集散波模型为
式中,w为交通流集散波波速,q1和q2分别代表上游和下游的交通流量,k1和k2分别代表上游和下游的交通流密度,u2和u1分别代表上游和下游的交通流平均速度;
步骤5:计算交通流集散波波速w
计算集结波的波速
w1=q1u1/(q1-u1klm),
计算消散波的波速
w2=klmulm/klm-klj,
式中,w1为路口红灯时交通流在进口排队的波速,w2为路口绿灯后排队的交通流相继驶离路口的波速,klm为降水强度等级l下的饱和交通密度,ulm为降水强度等级l下的饱和交通流速度,klj为降水强度等级l下的堵塞交通密度;
步骤6:交通状态判别,分析判别道路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状态,基于集散波模型,以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排队次数为参考,当车辆没有停车或只有一次停车排队即可通过路口时,初步判定此时交通处于欠饱和状态,当车辆在路口排队等待的停车次数超过一次时,初步判定此时交通处于过饱状态,当车辆均需一次排队停车等待或者接近停车状态才能通过路口,判定交通处于临界饱和状态;
步骤7:道路交通间断流延误时间分析,两个相邻路口之间,机动车i通过上下游交叉口的时间分别为t’i,ti,通过上游交叉口后机动车i以速度ui行驶至排队车辆队尾并停车等待,下游交叉口绿灯放行后,机动车i以饱和交通速度um通过交叉口,根据机动车通过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条件下的理论时间tn,和实际机动车通过下游交叉口的实际时间ti,计算延误时间Tdelay;
式中,ti为机动车通过下游交叉口的实际时间,tn为机动车通过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条件下的理论时间,l为路段长度,d为同方向的交叉口宽度;
步骤8:基于实际集散波的道路交通间断流延误预测结果,结合路口交通信号控制参数,构建实际道路交通间断流集散波模型,获得在不同降水强度等级下相应的延误时间预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60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