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糊椭球数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5525.0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9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祥;徐益峰;沈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7/02;G06F17/11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椭球 模糊模式识别 辨识目标 模糊对象 离散度 隶属度 模糊 最大隶属度原则 标准类别 观测数据 隶属函数 模糊识别 模式分类 辨识 抛物 算法 逼近 判定 联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椭球书的模糊识别方法,其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获取待辨识的目标或l个标准类别的观测数据组;第二步:计算第一步中标准类别各个特征的均值u、左离散度Lσ和右离散度Rσ;第三步:构造标准类别的抛物模糊椭球数u;第四步:利用联合隶属度逼近算法,计算待辨识目标分别对应各标准类别的隶属度;第五步: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定待辨识目标的模式分类。本发明可以合理构造模糊对象的隶属函数,准确地对模糊对象的识别问题进行模糊模式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式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模糊椭球数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模式识别目前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要让计算机拥有模仿人逻辑推理的能力,它就应当有学习的过程。随着现代科学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正在相互渗透,过去那些似乎与数学关系不大的学科,如生物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都迫切地要求定量化和数学化,由这些科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必然使人们遇到大量的模糊概念,由此模糊模式识别方法便应运而生。
对于多因素的模糊模式识别,人们常用三角形模糊数构造多维模糊数的隶属函数,而其联合隶属度仅依赖于各分量隶属度的最小值,即导致多因素目标的其中某一个因素便决定了联合隶属度。这显然是不够客观和理性的,从而可能导致识别结果不正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模糊椭球数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能够在不确定或不精确的环境下,基于联合隶属度逼近算法获得联合隶属度的逼近值,再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多通道不确定数字信息进行模式识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椭球数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模糊椭球数的模式识别方法,其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获取待辨识的目标的观测数据组或l个标准类别的观测数据组;
第二步:计算第一步中标准类别的观测数据组各个特征的均值u、左离散度Lσ和右离散度Rσ;
第三步:构造标准类别的抛物模糊椭球数ν;
第四步:通过抛物模糊椭球数ν分别计算左边缘隶属函数
第五步:根据第四步中获得的隶属度,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判定待辨识目标的模式分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步的具体方法如下:
对于每个标准类别Oi(i=1,2,…,l),随机任取mi个样本,并获得mi个样本的观测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步的具体方法如下:
计算每个Oi(i=1,2,…,l)的n个特征值的均值左离散度和右离散度的方法如下所示:
其中表示第i个标准类第k个样本的第j个特征的观测值,NLij和NRij分别是满足和的样本的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步的具体方法为:
考虑标准类中各个特征的实际情况,限定其最大取值范围为
构造抛物模糊椭球数νi(i=1,2,…,l)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55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