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4147.0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2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莫文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2 | 分类号: | B22F1/02;B22F3/11;H05K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复合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粉末、造孔剂和粘结剂,
造孔剂和金属粉末之间通过粘结剂粘连,粘结剂的粘度为50~50000cP,其中,
所述的金属粉末为铜粉,铜粉的重量含量为95%,铜粉的粒径为100~250μm,造孔剂采用甲基纤维素,造孔剂的重量含量为4.99%,造孔剂的粒径为30~50μm,粘结剂采用矿物油,粘结剂的重量含量为0.01%;或
所述的金属粉末为铜粉,铜粉的重量含量为98%,铜粉的粒径为100~250μm,造孔剂采用甲基纤维素,造孔剂的重量含量为1.95%,造孔剂的粒径为30~50μm,粘结剂采用纤维素水溶液,粘结剂的重量含量为0.05%;或
所述的金属粉末为铝粉,铝粉的重量含量为92%,铝粉的粒径为300~800μm,造孔剂采用石蜡,造孔剂的重量含量为7.3%,造孔剂的粒径为80~100μm,粘结剂采用植物油和矿物油,植物油的重量含量为0.4%,矿物油的重量含量为0.3%;或
所述的金属粉末为铝粉,铝粉的重量含量为91%,铝粉的粒径为300~800μm,造孔剂采用石蜡,造孔剂的重量含量为8.3%,造孔剂的粒径为80~100μm,粘结剂采用甲壳质甘油溶液,甲壳质甘油溶液的重量含量为0.7%;或
所述的金属粉末为铁粉,铁粉的重量含量为95%,铁粉的粒径为20~100μm,造孔剂采用甲基纤维素,造孔剂的重量含量为4.7%,造孔剂的粒径为20~50μm,粘结剂采用改性淀粉水溶液,粘结剂的重量含量为0.3%;或
所述的金属粉末为铁粉,铁粉的重量含量为97%,铁粉的粒径为20~100μm,造孔剂采用甲基纤维素,造孔剂的重量含量为2.95%,造孔剂的粒径为20~50μm,粘结剂采用植物油,粘结剂的重量含量为0.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粉体,其特征在于,粘结剂包覆于金属粉末和/或造孔剂的外侧。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粘结剂包覆于金属粉末表面;
再将已包覆的金属粉末与造孔剂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雾化喷淋或螺旋搅拌方式将粘结剂涂覆于金属粉末表面。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粘结剂涂覆于造孔剂表面;
再将已涂覆的造孔剂与金属粉末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雾化喷淋或螺旋搅拌方式将粘结剂涂覆于造孔剂表面。
7.一种具有毛细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粉体;
烧结,烧结温度小于金属粉末的熔点,且大于造孔剂和粘结剂的气化温度。
8.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粉体 烧结形成的毛细结构。
9.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材料烧结形成的毛细结构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结构为热导管,所述热导管内壁上设置有所述的毛细结构层。
11.一种装置,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表面和/或内部还设置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毛细结构或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散热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41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口测试用例的实现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下一篇:车辆安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