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聚乙烯吡咯烷酮连续精馏用再沸器及洗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4134.5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6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庆;杨华勇;张东风;张国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中维特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B01D3/32;B01D3/42;C08F26/10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王国旭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器 换热腔 竖直隔板 导流腔 聚乙烯吡咯烷酮 承载机架 控制电路 连续精馏 水平隔板 换热管 再沸器 简化设备结构 超声波震荡 间歇式精馏 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导流通道 工作效率 加热调温 加热机构 蛇形结构 轴线方向 辐照 传统的 节流阀 进气槽 排气槽 下端面 分割 洗涤 能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聚乙烯吡咯烷酮连续精馏用再沸器,包括承载机架、蒸发器、换热管、超声波震荡机构、辐照加热机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节流阀及控制电路,蒸发器下端面与承载机架相互连接,蒸发器内设一条水平隔板和若干竖直隔板,其中水平隔板将蒸发器自上而下分割为导流腔和换热腔,导流腔内竖直隔板将导流腔沿蒸发器轴线方向均分为一个进气槽和一个排气槽,换热腔通过竖直隔板在换热腔内分割为至少一条蛇形结构的导流通道,换热管嵌于换热腔内,控制电路嵌于蒸发器外表面。本发明结构简单,一方面可有效的简化设备结构,提高设备加热调温作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反应液能耗较传统的间歇式精馏可有效的降低60%左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高效聚乙烯吡咯烷酮连续精馏用再沸器及方法,属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聚乙烯吡咯烷酮在进行蒸馏作业时,由于当前缺少可有效控制蒸发量、蒸发效率等参数的高效再沸器设备,因此导致在进行连续蒸馏作业时,一方面反应液在连续蒸馏过程中,热量损耗严重,相邻两次蒸馏作业间反应液加热沸腾效率低下,且蒸发后的蒸发量、蒸汽压力、蒸汽效率等控制难度均相对较大,严重影响了连续蒸馏作业的工作效率、作业能耗及蒸馏后产品的纯度,从而严重制约了当前聚乙烯吡咯烷酮连续蒸馏加工的效率和精度,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再沸器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分类技术上的一些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聚乙烯吡咯烷酮连续精馏用再沸器及洗涤方法。
为了实现上面提到的效果,提出了一种高效聚乙烯吡咯烷酮连续精馏用再沸器及洗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高效聚乙烯吡咯烷酮连续精馏用再沸器,包括承载机架、蒸发器、换热管、超声波震荡机构、辐照加热机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节流阀及控制电路,其中蒸发器为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密闭腔体结构,其下端面与承载机架相互连接,并通过承载机架与地平面连接,蒸发器内设一条水平隔板和若干竖直隔板,其中水平隔板与蒸发器轴线平行分布,并与蒸发器内表面相互连接,水平隔板将蒸发器自上而下分割为导流腔和换热腔,其中导流腔容积为换热腔容积的80%—30%,导流腔内设一条竖直隔板,并通过竖直隔板将导流腔沿蒸发器轴线方向均分为一个进气槽和一个排气槽,其中进气槽与排气槽间相互并联,且进气槽容积为排气槽容积的1/5—1/2,进气槽与排气槽对应的水平隔板上设若干透气孔,并通过透气孔与换热腔相互连通,换热腔内设至少三个竖直隔板,并通过竖直隔板在换热腔内分割为至少一条蛇形结构的导流通道,进气槽与排气槽对应的蒸发器上端面分别设一个导流口,换热腔对应的蒸发器一端设检修口,另一端设一个流入口和一个流出口,换热管至少一个,嵌于换热腔内并与换热腔对应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相互连通,超声波震荡机构、辐照加热机构若干,均布在换热腔对应的蒸发器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均至少三个,并分别嵌于进气槽、排气槽和换热腔对应的蒸发器内表面,节流阀数量与导流口、流入口和流出口数量一致,且每个导流口、流入口和流出口均与一个节流阀相互连通,控制电路嵌于蒸发器外表面并分别与超声波震荡机构、辐照加热机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节流阀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架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且所述的承载机架至少一个,并通过导向滑轨与蒸发器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机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相连两个承载机架间通过至少一条弹性伸缩杆相互连接,所述的弹性伸缩杆轴线与蒸发器轴线平行分布,并与蒸发器侧表面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气孔内均设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换热管体积为换热腔容积的50%—80%。
进一步的,所述的换热管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换热管沿蒸发器轴线方向均布并相互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换热腔内的竖直隔板上均布若干导流孔,且所述的导流孔总体积为竖直隔板体积的3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中维特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焦作中维特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41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