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个汽车级IGBT模块同步PWM功率循环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3255.1 | 申请日: | 201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1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安彤;赵静毅;秦飞;别晓锐;方超;袁雪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igbt 模块 同步 pwm 功率 循环 实验 装置 | ||
1.多个汽车级IGBT模块同步PWM功率循环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驱动保护系统(101)、主电路系统(102)、IGBT模块单元(103)、水冷散热系统(104)、小电流测试系统(105)、数据采集系统(106);驱动保护系统(101)、主电路系统(102)、水冷散热系统(104)、小电流测试系统(105)均和IGBT模块单元(103)连接;水冷散热系统(104)、数据采集系统(106)和驱动保护系统(101)连接;
所述的IGBT模块单元(103),包含四个相同型号的半桥IGBT模块,分别是IGBT1、IGBT2、IGBT3、IGBT4;这四个半桥IGBT模块都是由上半桥臂和下半桥臂串联而成;每个IGBT模块的上半桥臂和下半桥臂都可以单独使用;每个半桥臂的IGBT模块都由栅射极G-E和集射极C-E组成;集射极C-E的通断受栅射极G-E的控制,当栅射极G-E通入15V的电压,集射极C-E导通;当栅射极G-E通入0V的电压,集射极C-E关断;
IGBT1模块的上半桥臂和下半桥臂都连接于电路工作;IGBT2、IGBT3、IGBT4只将上半桥臂的一端连接于电路;IGBT1模块上半桥臂的二极管和电感组成回路,在电路关断时释放电感上的电能;IGBT1模块下半桥臂的IGBT作为电路中的开关控制主电路的通断,IGBT2、IGBT3和IGBT4的下半桥臂作为待测模块,上半桥臂另一端不使用;
所述的水冷散热系统(104),包含散热板W1,电磁阀F1;散热板W1包含多个独立的散热工位,各散热工位的冷却液流量可独立控制,为多个IGBT模块提供不同的散热需求;每个IGBT模块上的IGBT芯片配有独立的散热通道,保证各芯片热量及时被带走;采用电磁阀F1对冷却液的开关时间进行控制,在IGBT模块通电时,冷却液关断;在IGBT模块断电时,冷却液开通;
所述多个汽车级IGBT模块同步PWM功率循环实验装置的工作流程为:开通驱动保护系统,开通小电流测试系统,开通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小电流下的集射极电压Vce和三个待测IGBT模块的结温Tj校正,校正出现错误后,对以上几步进行检查,重新开始实验;校正无误后开通主电路系统,开通水冷散热系统,实时监测主电路的电流Ic、集射极电压Vce、IGBT的壳温Tc,实时计算三个待测IGBT模块的结温Tj。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汽车级IGBT模块同步PWM功率循环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保护系统(101),由单片机E1、15V驱动板M1、15V驱动板M2、15V驱动板M3、15V驱动板M4组成;单片机E1的六个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四个15V驱动板M1、M2、M3、M4的输入端,电磁阀F1的输入端,数据采集系统P1的输入控制端连接;四个15V驱动板M1、M2、M3、M4的输出端分别与IGBT1、IGBT2、IGBT3、IGBT4这四个IGBT模块下半桥臂的栅射极G-E相连;
利用STM32单片机进行编程,提供六路同步不同高低电平的输出信号,分别对水冷散热系统的电磁阀F1,驱动保护电路M1、M2、M3、M4和数据采集系统P1进行控制;当驱动保护电路M1通入高频脉冲时,驱动保护电路M2、M3、M4常开,水冷散热系统的电磁阀F1关闭,数据采集系统P1关断,此时IGBT1模块导通,待测IGBT2、IGBT3、IGBT4也导通,待测模块IGBT2、IGBT3、IGBT4迅速升温;当驱动保护电路M1的高频脉冲关断时,M2、M3、M4常开,水冷散热系统的电磁阀F1打开,数据采集系统P1打开,此时小电流流入待测模块IGBT2、IGBT3、IGBT4;待测IGBT2、IGBT3、IGBT4迅速降温,数据采集卡采集IGBT2、IGBT3、IGBT4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32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