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车身模具铸件的铸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49337.0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5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查磊;左从军;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泓鹄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21/0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模具 铸件 铸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模具铸件的铸造工艺,包括S21、将泡沫模型置入砂箱本体中;S22、向砂箱本体中填充型砂,形成第一砂型;S23、安装第一砂箱夹板,由第一砂箱夹板压住第一砂型;S24、将砂箱本体翻转180度,使第一砂箱夹板翻转至砂箱本体的下方;S25、向砂箱本体中填充型砂,形成第二砂型;S26、安装第二砂箱夹板,由第二砂箱夹板压住第二砂型;S27、连接第一砂箱夹板和第二砂箱夹板。本发明汽车车身模具铸件的铸造工艺,采用的防胀砂箱通过设置两个砂箱夹板与砂箱本体相配合,压实砂型,防止浇注过程中出现膨胀,避免浇注和冷却过程中砂型涨型与铸件变形,提高了砂箱整体强度和可靠性,有利于提高铸件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型铸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模具铸件的铸造工艺。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身模具铸件的铸造生成过程中,通常采用铸造砂箱作为模具,将铁水注入到铸造砂箱中铸造出车身模具铸件。在浇注过程中,消失模在砂型内气化,产生较大的内外压力差,对砂型与砂箱产生较大的压力,砂型受热膨胀产生变形应力,铸件凝固过程中释放较大的应力,对砂箱及其紧固的强度有较高要求。传统方法使用夹板紧固的砂箱在铸造过程中形变较小,应力吸收小,水平方向应力无法吸收,消失模模型气化产生的气压差,砂型在浇注、冷却过程中因升温和降温导致的变形应力,铸件在凝固冷却过程中产生应力难以释放,十分容易产生胀箱缺陷,导致铸件变形,如果铸件变形量较大,将会导致铸件直接报废。
而且在砂箱内填入型砂进行造型时需将砂箱翻转180度,由于砂箱的尺寸通常较大,现有结构的砂箱的翻转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安全风险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模具铸件的铸造工艺,目的是防止浇注过程中出现膨胀,提高车身模具铸件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汽车车身模具铸件的铸造工艺,包括工序:
S1、泡沫模型的制作;
S2、填砂造型;
S3、浇注;
S4、冷却,取出铸件;
所述工序S2中使用防胀砂箱,防胀砂箱包括砂箱本体、第一砂箱夹板、第二砂箱夹板、第一锁紧装置、第二锁紧装置和第三锁紧装置;
工序S2包括步骤:
S21、将泡沫模型置入砂箱本体中;
S22、向砂箱本体中填充型砂,形成第一砂型;
S23、安装第一砂箱夹板,由第一砂箱夹板压住第一砂型;
S24、将砂箱本体翻转180度,使第一砂箱夹板翻转至砂箱本体的下方;
S25、向砂箱本体中填充型砂,形成第二砂型;
S26、安装第二砂箱夹板,由第二砂箱夹板压住第二砂型;
S27、连接第一砂箱夹板和第二砂箱夹板。
所述第一砂箱夹板包括第一夹板本体和设置于第一夹板本体上的第一吊耳,第一吊耳为圆柱体且第一吊耳设置多个。
所述第一夹板本体包括第一外框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外框体内部且用于压住第一砂型的第一中纵梁、第一中横梁、第一侧纵梁和第一侧横梁,第一中纵梁、第一中横梁、第一侧纵梁和第一侧横梁与第一外框体连接,第一侧横梁设置多个且第一侧横梁分布在第一中横梁的两侧,第一中横梁的厚度大于第一侧横梁的厚度,第一侧纵梁设置多个且第一侧纵梁分布在第一中纵梁的两侧,第一中纵梁的厚度大于第一侧纵梁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泓鹄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泓鹄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9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红外快速干燥模壳功能于一体的脱蜡釜
- 下一篇:平衡轴壳的铸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