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工业丝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6966.8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1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沈伟;俞林辉;顾晏晔;李华;沈惠东;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8 | 分类号: | D01D5/08;D01D5/088;D01D5/16;D01D7/00;D01D10/02;D01F1/10;D01F6/92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工业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工业丝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高强度工业丝,其线密度偏差率±2.0%,断裂强度≧8.5cN/dtex,断裂强度CV值≦3.0%,断裂伸长率为13.5±2.0%,断裂伸长CV值≦8.0%,干热收缩率为7.5±1.5%。以工业丝高粘度聚酯切片为原料,依次经过螺杆熔融挤压、侧吹风冷却、多级热辊拉伸、高温松弛定型和卷绕成型等步骤获得该高强度工业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工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工业丝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自问世以来,在工业用途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涤纶工业丝是指高强、粗旦的涤纶工业用长丝。涤纶工业丝以其断裂强度高,初始模量高,延伸率低,耐冲击性好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可作为轮胎帘子线、电缆包线、输送带等橡胶和塑料涂层织物的骨架材料,也可做绳索、车用安全带、传送带、蓬帆布、涂层织物、土工织物等;超高强涤纶工业丝,因其具有特别高的强度而广泛用于拉索、线绳和吊装带等领域。
国内生产的普通高强涤纶工业丝的断裂强度一般为8.0-8.2cN/dtex,其很难达到一些特殊的要求,应用主要是一般的工业产品,因此,市场对高强涤纶工业丝的需求很迫切。随着技术的进步,涤纶工业丝的断裂强度在断裂强度上有一定提高,但要断裂强度≧8.5cN/dtex,工艺上需不断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工业丝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工业丝,所述高强度工业丝的物性指标为:线密度偏差率±2.0%,断裂强度≧8.5cN/dtex,断裂强度CV值≦3.0%,断裂伸长率为13.5±2.0%,断裂伸长CV值≦8.0%,干热收缩率为7.5±1.5%。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高强度工业丝的制造方法,其以工业丝高粘度聚酯切片为原料,依次经过(1)螺杆熔融挤压、(2)侧吹风冷却、(3)多级热辊拉伸、(4)高温松弛定型和(5)卷绕成型的步骤,制备获得高强度工业丝;其中:
所述的原料工业丝高粘度聚酯切片的特性黏度为1.070-1.110dl/g;进一步,所述的特性黏度为1.070-1.110dl/g的工业丝高粘度聚酯切片通过将特性黏度为0.670~0.690dl/g的有光工业丝专用纤维级聚酯切片先在预结晶器中被热空气预结晶,然后在205~220℃的温度条件下、在氮气下处理25~40小时固相缩聚获得。
步骤(1)中,进行螺杆熔融挤压的螺杆挤压机由螺杆和套筒组成;套筒分为6个加热区,每个区可单独控制温度,可对丝束粘度进行微调;挤压机的最大熔融能力约为530kg/h;螺杆转速可自动调节,这可以使挤压机的出口压力保持恒定;螺杆熔融挤压中,螺杆挤压机温度控制在280~340℃之间,熔融后纺丝的温度控制在300~340℃之间;
步骤(2)中,冷却室利用冷空气给初生的未牵伸丝加以侧吹风使其冷却,以使其以稳固的状态通过纺丝甬道到达上油辊;侧吹风冷却中,侧吹风温度为20~28℃,侧吹风风速为20~50m/min;
步骤(3)中,预拉伸倍率为1.02~1.06,1段倍率为3.40~3.80,总拉伸倍率为5.5~6.0,纺丝5GR罗拉速度为3000~3400m/min;
步骤(4)中,由于丝束(产品)的热收缩性能与这一阶段的松弛率成反比,因此要获得较低热收缩性能的纤维,就要使松弛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高温松弛定型中,温度控制在200~235℃之间,高温定型松弛率为3%;
步骤(5)卷绕操作分为以下四个步骤:(a)生头操作(b)卷绕操作(c)切换操作(d)落丝操作;卷绕成型中,卷绕速度为2975~3375m/min。
本发明具有优点如下:
(1)通过对原料有光工业丝专用纤维级聚酯切片进行了升级处理,保证了原料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69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