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指纹识别的壳体、电子设备和指纹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4779.8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4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钟子敏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指纹识别 电子设备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盖板 电极区 防水防尘性能 触控操作 垂直相交 电容节点 多个电容 对电极 上开孔 电容 申请 美观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指纹识别的壳体、电子设备和指纹识别方法,该壳体包括:盖板;设置在盖板上的电极区,电极区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垂直相交以形成多个电容节点,其中,在手指对电极区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产生一电容值。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避免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开孔,工艺简单易实现,能够提高防水防尘性能,并使壳体的外形更为美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指纹识别的壳体、电子设备和指纹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模组通常为盖置、侧边或后置设置,其中,指纹识别模组前置时需要在电子设备的盖板处开设一通孔,而侧边设置或后置则需要在中框或后壳开孔。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中,在盖板、中框或后壳开设通孔时会增加工序,造成成本上升,且容易导致产品良率下降。同时,由于通孔的存在,电子设备的整体强度也会下降,且其防水防尘性能下降。同时,由于通孔位置的局限性,只能在特定位置放置指纹模组,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指纹识别的壳体、电子设备和指纹识别方法,能够避免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开孔,工艺简单易实现,能够提高防水防尘性能,并使壳体的外形更为美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指纹识别的壳体,壳体包括:盖板;设置在盖板上的电极区,电极区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垂直相交以形成多个电容节点,其中,在手指对电极区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产生一电容值。
其中,多个第一电极呈相互间隔且平行分布,多个第二电极呈相互间隔且平行分布。
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手指对应的指纹中相邻的脊与谷之间的间距;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手指对应的指纹中相邻的脊与谷之间的间距。
其中,第一电极的材料和第二电极的材料为金属网格、银浆、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导电高分子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柔性电路板以及主板;壳体包括盖板以及设置在盖板上的电极区,电极区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垂直相交以形成多个电容节点,其中,在手指接触电容节点时,电容节点产生一电容值;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主板。
其中,多个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引线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柔性电路部分连接;多个第二电极通过第二引线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柔性电路部分连接。
其中,多个第一电极通过导电胶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柔性电路部分连接;多个第二电极通过导电胶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柔性电路部分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电子设备,指纹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电极区上电容节点的电容值,其中,在手指对电极区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将电容节点的电容值通过柔性电路板发送给主板;通过主板采集电容值,并根据电容值得到手指对应的指纹图像;通过主板判断指纹图像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库中的至少一个预设指纹信息相匹配。
其中,在通过主板判断指纹图像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库中的至少一个预设指纹信息相匹配步骤之前,指纹识别方法进一步包括:判断电子设备当前是否处于预设安全状态;若电子设备当前处于预设安全状态,则通过主板判断指纹图像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库中的至少一个预设指纹信息相匹配。
其中,在通过主板判断指纹图像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库中的至少一个预设指纹信息相匹配步骤之后,指纹识别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信息库中的至少一个预设指纹信息相匹配时,则确定用户具有电子设备的操作权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4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