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载齿轮用合金钢锻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28500.5 | 申请日: | 201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6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铸鸿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4 | 分类号: | C22C38/44;C22C38/42;C22C38/46;C22C38/06;C22C38/02;C22C38/04;C22C33/06;C21C7/10;C21C7/06;B22D11/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钢 力学性能 渗碳淬火 重载齿轮 形变率 制备 规模化生产 合金领域 齿轮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载齿轮用合金钢锻圆,解决了渗碳淬火的形变率大且力学性能弱的问题,涉及合金领域,主要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C0.33~0.38%,Mn0.55~0.80%,Si0.15~0.35%,P≤0.015%,S≤0.015%,Cr1.50~1.70%,Ni1.50~1.70%,Mo0.23~0.30%,Al0.020~0.040%,Cu≤0.20%,V≤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渗碳淬火的形变率小,且力学性能更强,适合生产齿轮使用,并且其制备方法较为简便适合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载齿轮用合金钢锻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发动机功率的提高,要求传动系统能够承受更高的载荷。同时,为提高功率密度,要求传动系统体积减小,因而对齿轮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齿轮材料往往采用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重载齿轮钢,如20Cr2Ni4和20CrNi2Mo等。然后,这些重载齿轮钢都存在渗碳淬火变形大的缺点,结果往往导致齿轮后续加工难度大、加工后渗层厚度不均匀、尺寸精度难以保证、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影响齿轮渗碳淬火变形的因素较多,其中以淬透性和晶粒度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降低淬透性和增加晶粒度级别都可以使齿轮渗碳淬火变形降低。不过,重载齿轮钢必须具有一定的淬透性,才能保证大截面齿轮能够淬透。因此,对渗碳淬火变形要求严格的重载齿轮钢,有必要采用细化晶粒的方法。
对此,传统采用的方法是控制Al和[N]的含量、或添加Ti和B等微合金化元素,这些方法冶炼工艺控制难度大、晶粒细化效果不稳定。
另一方面,晶粒细化又容易影响到合金的机械性能。例如,一些重载齿轮要求抗拉强度Ra高于1400MPa、冲击功Aku高于100J,同时还要求有较高的疲劳强度,包括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因而,有必要研制出一种机械性能强,且渗碳淬火变形小的合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齿轮用合金钢锻圆,不仅渗碳淬火的形变率小,同时,又具有高抗拉强度和高冲击功,有效地提高了齿轮的抗疲劳强度,并且其生产过程较为方便,适合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重载齿轮用合金钢锻圆,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C0.33~0.38%,Mn0.55~0.80%,Si0.15~0.35%,P≤0.015%,S≤0.015%,Cr1.50~1.70%,Ni1.50~1.70%,Mo0.23~0.30%,Al0.020~0.040%,Cu≤0.20%,V≤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Cr能够有效地提高合金的淬透性,以获得所需的强度。为确保大截面重载齿轮淬透,应不低于1.50%,但Cr含量超过1.70%时会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因此,Cr含量应控制在Cr1.50~1.70%。
而Ni也有助于提高合金的淬透性和改善低温韧性。低于1.50%时难以起到上述作用,但超过1.70%使会使渗碳层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恶化渗碳层性能。
另外,V以细小的碳化物形成存在时,能够细化晶粒,从而减小变形和改善韧性;当其融入于合金之后,并以固体形式存在时,能够有效提高淬透性及机械强度。
优选为,还包括Ce0.64~0.86%和Sn0.73~0.8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铈不仅能够细化晶柱,增加塑性,改善加工性能,同时由于铈拥有较强亲锡能力,因而会优先与Sn化合,这些优先析出、分布均匀的化合物能够成为进一步的非均质形核中心,使得合金的组织进一步的细化,同时也减少了合金中块状的Cu6Sn6化合物的数量,改善了合金的组织分布,从而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优选为,还包括Ca1.3~1.5%和In0.8~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铸鸿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铸鸿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8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配方
- 下一篇:在镁合金表面制备本体材料非晶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