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力发电机组快速起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6437.1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5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邹金;朱继忠;禤培正;谢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0 | 分类号: | F03D7/00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6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发电机组 桨距角 起动 控制曲线 快速起动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风力机叶片 气动模型 曲线簇 风力发电技术 动态调节 起动转矩 运行效率 最大转矩 固定的 有效地 校正 | ||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快速起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风力发电机组快速起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风力机叶片的气动数据,并根据气动数据得到风力发电机组的气动模型曲线簇;基于气动模型曲线簇,获得风力发电机组以最大转矩起动时的桨距角控制曲线;对桨距角控制曲线进行校正,获得最优桨距角控制曲线,并基于最优桨距角控制曲线控制风力发电机组起动,从而实现了在风力发电机组起动时动态调节桨距角,以使风力机叶片获得最大的起动转矩,减少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起动时间,有效地避免了由于风力发电机组以固定的桨距角起动,导致起动时间长的问题,因此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快速起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机组作为一种能够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也逐渐得到了重视。风力发电机组一般包括风力机、发电机和塔架等,其通过风力推动风力机的叶片转动,以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实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在使用风力机组的过程中,由于风力发电机组起停频繁,且风轮具有很大的转动惯量,因此,如何使风力发电机组更快更平稳的起动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风力机组起动性能不仅影响开机时间,对并网过程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风力机的起动性能对于整个机组的效率影响很大。
目前,现有风力发电机组一般包括定桨距发电机组和变桨距发电机组,而无论是定桨距发电机组,还是变桨距发电机组,它们均是以固定的桨距角起动的。但是,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风力发电机组以固定的桨距角起动时,风力发电机组起动的时间较长,因此导致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快速起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风力发电机组以固定的桨距角起动,导致风力发电机组起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以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快速起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风力机叶片的气动数据,并根据所述气动数据得到风力发电机组的气动模型曲线簇;
基于所述气动模型曲线簇,获得风力发电机组以最大转矩起动时的桨距角控制曲线;
对所述桨距角控制曲线进行校正,获得最优桨距角控制曲线,并基于所述最优桨距角控制曲线控制风力发电机组起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风力发电机组快速起动的方法通过对获得的所述气动模型曲线簇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风力发电机组以最大转矩起动时的桨距角控制曲线,并基于所述桨距角控制曲线获得最优桨距角控制曲线,以控制风力发电机组起动,从而实现了在风力发电机组起动时动态调节桨距角,以使风力机叶片获得最大的起动转矩,进而减少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起动时间,有效地避免了由于风力发电机组以固定的桨距角起动,导致风力发电机组起动时间长的问题,因此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动数据包括气动转矩数据,所述气动模型曲线簇包括气动转矩模型曲线簇;
所述获取风力机叶片的气动数据,并根据所述气动数据得到风力发电机组的气动模型曲线簇,具体包括:
获取风力机叶片在不同风速下的气动转矩数据;
基于所述气动转矩数据,计算得到在不同桨距角及风速下,风力机叶片的转矩系数以及与所述转矩系数对应的叶尖速比;
以在同一桨距角下的转矩系数以及与所述转矩系数对应的所述叶尖速比为气动转矩点,并基于所述气动转矩点,采用插值法或曲线拟合法获得相应的气动转矩模型曲线;
以获得的多条不同桨距角下的所述气动转矩模型曲线作为所述气动转矩模型曲线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64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