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2793.8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7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南占东;黄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施徕福硒业有限公司;恩施蓝君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制备 富硒 茶叶加工技术 茶叶品质 茶叶香气 揉捻 条索 萎凋 精制 发酵 清香 采摘 茶叶 明亮 | ||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富硒红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摘,步骤2)萎凋,步骤3)揉捻,步骤4)发酵,步骤5)干燥,步骤6)精制。本发明制备的红茶,外形条索紧结,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茶叶品质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
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硒是人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癌、抗辐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预防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等功能作用,被誉为“生命之火”、“抗氧化明星”、“抗癌之王”、“天然的重金属解毒素”、“抗辐射专家”和“长寿元素”等美誉。我国有近70%的地区和近9亿人处于缺硒或低硒水平,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中,硒的成年人日摄入量在20-30μg范围,严重低于我国营养学会和国家标准规定的最低值50μg,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患病的人群硒日摄入推荐量最高值高达400μg。因此,科学补硒势在必行。
在强大的需求以及日益崛起的食品工业的推动下,富硒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富硒产品越来越丰富,补硒功效型产品应运而生,如富硒大米、富硒茶叶、富硒食用油、富硒饮品、富硒片剂等等,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但是,一方面作为日常食用的富硒普通食品,其硒含量相对较低,且需通过食用足够量才能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另一方面为达到上述功效而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合成的工业原料如亚硒酸钠等存在健康安全隐患,这在人们高度重视健康安全的今天,无疑对富硒功能食品生产所用的原、辅料以及功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富硒红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摘,步骤2)萎凋,步骤3)揉捻,步骤4)发酵,步骤5)干燥,步骤6)精制。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1)采摘,包括如下步骤:选用富硒土壤种植的中茶108,以一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原料为主,分批多次留叶采,春茶采摘3-4批,夏茶采4-5批,秋茶少采或不采。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2)萎凋,包括如下步骤:在温度25-28℃,光照强度10000-20000Lux的条件下,将茶叶平铺,至茶叶中的含水量为68%;再将茶叶平铺通风阴凉处,至茶叶中的含水量为62%。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3)揉捻,包括如下步骤:
温度20-25℃,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采用小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30min,叶片成条率为90%以上。
进一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施徕福硒业有限公司;恩施蓝君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恩施徕福硒业有限公司;恩施蓝君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2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温度同步的茶叶取泡方法
- 下一篇:圣种六堡茶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