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异色效果的机织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7606.7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8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盟;梁海燕;胥正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283 | 分类号: | D03D15/283;D03D15/547;D06B3/02;D06B3/10;D06P1/00;D06P1/39;D06P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效果 机织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异色效果的机织物及其用途。该机织物由阳离子可染尼龙纤维以及普通尼龙纤维组成,其中阳离子可染尼龙纤维中磺酸基团的含量为500~1800ppm;机织物的甲酸溶解液的吸光度峰值与所述机织物的强碱‑甲酸溶解液的吸光度峰值之间的差为0.001~0.300。可用于制作运动服或者休闲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异色效果的尼龙系机织物。
背景技术
尼龙纤维具有极为优异的柔韧性、弹性回复性、耐磨性、耐碱性、吸湿性及轻量性等,因而在合成纤维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尼龙纤维一般采用弱酸性染料和金属络合染料进行染色,但弱酸性染料所染织物牢度欠佳、色彩不鲜艳,金属络合染料在生产过程中又存在重金属污染,所染织物甚至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因此有研究开发出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染料,如专利文献CN101709154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尼龙染色的活性染料,该染料含有特定的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染色质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这仅能上染藏青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美观新奇服装的追求。
为此,异色面料应运而生。专利文献CN1756871A中公开了一种来自聚酰胺纱的闪光织物,包括可阳离子染色的尼龙聚合物纱和可酸染色的尼龙聚合物纱,可酸染色的尼龙聚合物纱具有大于35氨端基克当量每1000千克聚合物,在单一染色浴中上色获得闪光效果(双颜色)且不需要使用辅助化学品以防止酸性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的交叉污染,所得针织物表面能够显示虹彩外观,但是这只能在一面呈现,限制性很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也没有提出改善耐光性能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异色效果且耐光性良好的机织物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具有异色效果的机织物,由阳离子可染尼龙纤维以及普通尼龙纤维组成,阳离子可染尼龙纤维中磺酸基团的含量为500~1800ppm;该机织物的甲酸溶解液的吸光度峰值与该机织物的强碱-甲酸溶解液的吸光度峰值之间的差为0.001~0.300。
本发明的机织物,双面均具有异色效果,而且耐光性能极为优越。可以用于制造运动服或者休闲服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有异色效果的机织物,由阳离子可染尼龙纤维以及普通尼龙纤维组成,其中阳离子可染尼龙纤维中磺酸基团的含量为500~1800ppm;该机织物的甲酸溶解液的吸光度峰值与该机织物的强碱-甲酸溶解液的吸光度峰值之间的差为0.001~0.300。
本发明中的异色效果是指,对织物的正面(或反面)进行目视观察,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
本发明中的尼龙机织物由阳离子可染尼龙纤维以及普通尼龙纤维组成。利用纤维不同的上染特性获得异色效果。
这里的普通尼龙纤维是指未经改性的常规的尼龙纤维。
这里的阳离子可染尼龙纤维,其中磺酸基团含量为500~1800ppm。当磺酸基团含量小于500ppm时,阳离子染料难以上染,即便上染所得颜色也偏浅,布面上呈现的是酸性染料的单一颜色,无法得到异色效果;当磺酸基团含量高于1800ppm时,虽然上染效果极佳,但纱线强度过低,无法满足服装用途的要求。本发明中磺酸基团的含量可通过硫元素含量来确定。
光照会引起尼龙纤维中的酰胺键发生分解反应,产生自由基,而阳离子可染尼龙纤维由于导入了可染单体,使得聚合物的稳定性发生了变化,从而更加容易产生大量自由基,部分发色基团易被还原分解,结构被破坏,耐光性有下降的趋势。阳离子染料中隔离型蒽醌化合物、隔离型偶氮化合物和多甲川化合物均属于分散型化合物,其发色基团与染座之间存在隔离结构,即便是在光照条件下,此类化合物的结构也相对比较稳定,不易被还原分解,耐光性好,因此作为优选。即本发明中,优选阳离子可染尼龙纤维上附着有隔离型蒽醌类化合物、隔离型偶氮类化合物和多甲川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此时,尼龙机织物的耐光性可达到3-4级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7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预诊断和健康管理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城市测绘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