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UV固化氧阻聚仿生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1233.2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7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白永平;张晓勇;贺金梅;岳利培;李卫东;殷晓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0 | 分类号: | C09J4/00 |
代理公司: | 无锡永乐唯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9 | 代理人: | 章陆一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uv 固化 氧阻聚 仿生 粘接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UV固化氧阻聚仿生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抑制UV固化氧阻聚仿生粘接剂是采用改性多巴、改性聚醚胺多巴和多硫醇结构单体在特定波长的UV光下通过光引发剂引发反应而成;本发明还公开了改性多巴单体和聚醚胺多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抑制UV固化氧阻聚仿生粘接剂具有极高的惰性基材粘接能力、超高的固化效率,适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及电子电器等领域,满足如今快速装配生产线的需求,还解决了普通UV粘接剂氧阻聚影响产品综合性能和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接剂领域,特别是一种抑制UV固化氧阻聚仿生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粘接剂是一种具有很好粘合性能的物质。通过粘附力和内聚力由表面粘合而起连接物体的作用。由于其自身特点导致粘接剂在市场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应用领域包括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包装用的屏蔽保护膜,电器电工用的绝缘胶带等。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经过40多亿年的进化使其能够适应严格的自然环境,其中结构与功能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其中,贻贝是最经典的一个例子,贻贝是一种软体动物,隶属于贻贝科,其生长环境主要是海洋及沿海周边地区,而且特别喜欢生活在冷水海域中,这些环境都十分潮湿和严苛,但贻贝分泌的足丝能够在海水中牢牢粘接各种不同的基材,比如岩石、船体、玻璃制品、金属构件、聚合物材料和各种矿物等许多物质的表面。经过科学家对其分子结构的研究发现,儿茶酚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专利根据儿茶酚的有效作用,发明了一种具有儿茶酚结构的仿生粘接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UV固化氧阻聚仿生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抑制UV固化氧阻聚仿生粘接剂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抑制UV固化氧阻聚仿生粘接剂的原料包括:改性多巴、改性聚醚胺多巴、多硫醇结构单体和光引发剂;所述改性多巴以重量百分比计占10~50%、所述改性聚醚胺多巴以重量百分比计占50~90%,所述多硫醇结构单体与所述改性多巴和所述改性聚醚胺多巴中双键总摩尔数比为1:1;所述光引发剂占所述改性多巴、所述改性聚醚胺多巴和所述多硫醇结构单体总重量的2~6%。
其中,所述改性多巴单体含有仿生儿茶酚结构,具有以下通式:
此外,所述改性多巴单体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多巴、丙烯酸、三乙胺、1-羟基苯并三唑和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依次加入三口烧瓶中,混合均匀,将温度控制为25℃,然后将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缓慢滴加进三口烧瓶中,并保持反应温度搅拌反应2h,待反应完毕后用饱和氯化钠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最后分液并真空干燥备用;
其中,所述多巴、丙烯酸、三乙胺1-羟基苯并三唑和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的摩尔比为1:1:1.5:1.5:1;所述二氯甲烷和N'N二甲基甲酰的重量比为1:1,且其总重量为多巴、丙烯酸、三乙胺、1-羟基苯并三唑和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总重量的3.5倍。
此外,所述改性聚醚胺多巴具有以下通式:
此外,所述改性聚醚胺多巴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改性多巴、聚醚胺、三乙胺、1-羟基苯并三唑和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依次加入三口烧瓶中,混合均匀,将温度控制为25℃,然后将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缓慢滴加进三口烧瓶中,并保持反应温度搅拌反应2h,待反应完毕后用饱和氯化钠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最后分液并真空干燥备用;
其中,所述聚醚胺的分子量为230和400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1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