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周期性大功率密度热载荷的喷雾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91797.2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6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泽;李超;熊凯;王霁翔;毛羽丰;李恩辉;李佳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11324 北京金恒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冷却系统 冷却回路 喷雾冷却 相变材料 换热器 热载荷 散热 飞机 吸热 初级换热器 燃油换热器 相变换热器 冲压空气 发热功率 航电设备 缓冲作用 冷却工质 热量吸收 热源表面 散热效果 雾化喷洒 引射器 热源 抽吸 喷雾 预冷 冷却 储存 散发 | ||
1.一种飞机周期性大功率密度热载荷的喷雾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涡轮(1)、第一至第四三通流量阀(201至204)、第一引射器(301)、第二引射器(302)、喷雾装置(4)、相变材料换热器(5)、温度传感器(6)、气液分离器(7)、初级换热器(8)、第一至第五切换阀门(901至905)、驱动泵(10)、燃油换热器(11)、冲压空气换热器(12)、储液器(13)、过滤器(14)、控制单元(15),
其中,
发动机引气而来的高温高压气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涡轮(1)膨胀降温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另一路为直接来自发动机引气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第一至第四三通流量阀(201至204)控制两路气体的混合比,混合后的气体被连接到喷雾装置(4)中的喷嘴,作为喷雾气源,
喷雾装置(4)用于通过喷嘴的引射作用,使液体工质和喷雾气源混合,而使工质雾化形成雾化工质,从而吸收热源热量,
第一引射器(301)被用来抽吸雾化工质,使雾化工质进入相变材料换热器(5)进行散热,
相变材料换热器(5)用于储存峰值热载荷时喷雾工质放出的热量,
气液分离器(7)用于把雾化工质中的气体与液体分离开,
第二引射器(302)用于借助抽吸作用而使气液分离器(7)分离出的气体从气液分离器(7)排出,
气液分离器(7)分离出的液体回到储液器(13),
初级换热器(8)用于对经过相变材料换热器(5)的末端工质进行初步冷却,
第一至第五切换阀门(901至905)用于通过其切换而使末端工质在泵(10)驱动下有选择地进入燃油换热器(11)和/或冲压空气换热器(12),并随后回到相变材料换热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射器(301)、第二引射器(302)为定压混合引射器,包括连接段、吸入室、喷嘴、混合室、扩压室及接头,
所述第一引射器兼具引射和基本负荷冷却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雾装置(4)采用至少一个喷嘴,喷嘴具有引射能力,
所述液体工质是从水、乙醇、表面活性剂和制冷剂中选出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材料换热器(5)采用聚α烯烃合成油冷却工质作为冷却工质;
所述相变材料为从以下材料中选出的一种:
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
石蜡,
熔融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材料换热器(5)后接一初级换热器(8),通过发动机引气与涡轮(1)降温混合后的气体作为热沉进行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级换热器(8)下游设有燃油换热器(11)、冲压空气换热器(12)和第一至第五切换阀门(901至905),根据温度传感器(6)传给控制单元(15)的信号,控制末端冷却回路的流动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液分离器(7)后接第二引射器(302),利用引射器的抽吸作用排出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17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效率高的控制电路板安装盒体
- 下一篇:电控箱的散热系统及其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