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控纳米孔的单分子可控输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6463.6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1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沙菁*;孙倩怡;张志诚;傅方舟;陈云飞;司伟;章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倩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控 纳米 分子 可控 输出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光控纳米孔的单分子可控输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在纳米孔两侧连接装有离子溶液的液池,通过开启光源光照射纳米孔,使其壁面电荷密度增大,在外加电压作用下产生电渗流,过孔分子受到的阻力增大,过孔速度减缓,并被捕捉于孔内,关闭光源则孔内分子电泳过孔,达到单分子输出可控的目的,在已知单分子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实现光控纳米孔输出单个分子,为制备乳状液滴提供了很重要的技术基础,对于涉及乳状液制备的各行业具有重大意义。
所属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孔分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控纳米孔的单分子可控输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微液滴技术是在微尺度通道内,利用流动剪切力与表面张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连续流体分割分离成离散的纳升级及以下体积液滴的一种微纳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全新的操纵微小液体体积的技术,由于其短时间内可以产生大量微反应器,内部试样混合反应迅速,作用时间明显少,反应器体积又可以缩小至与单细胞体积相似,有利于进行单细胞和单分子层次的研究,同时被不互溶相隔离的液滴可作为单独的微反应器,经长时间反应或传输不会出现稀释和交叉污染,因而被广泛推崇,其中乳状液是最具代表的形式之一,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微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中,构成具有相当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品、化妆品、农药等各行业中。
乳状液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乳状液的液滴大小、乳状液的稳定性及液滴所含目标分子,目前制备乳状液的技术有界面聚合法、喷雾法、空气悬浮法、复凝聚法、油相分离法等,但是在乳状液的制备过程中,油滴包裹液滴时,液滴不能确定所含的目标分子,因而这些方法普遍存在包埋率低的问题。即使是利用微流控技术生产的乳状液,虽然提高了包埋率,但是无法从单分子层面控制装载量。所以如何克服目标分子的不确定性,实现单分子输出,就成为了现有纳米孔分子技术领域迫切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光控纳米孔的单分子可控输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在纳米孔两侧连接装有离子溶液的液池,通过开启光源光照射纳米孔,使其壁面电荷密度增大,在外加电压作用下产生电渗流,过孔分子受到的阻力增大,过孔速度减缓,并被捕捉于孔内,关闭光源则孔内分子电泳过孔,达到单分子输出可控的目的,在已知单分子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实现光控纳米孔输出单个分子,为制备乳状液滴提供了很重要的技术基础,对于涉及乳状液制备的各行业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控纳米孔的单分子可控输出装置,包括光源、聚焦物镜和纳米孔,所述光源经聚焦物镜传送至纳米孔,所述纳米孔两侧连接液池,所述液池中装有离子溶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纳米孔直径在轴向和径向上均大于过孔分子直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滤波器,所述滤波器位于聚焦物镜与纳米孔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光源为激光器。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纳米孔固定于纳米定位仪上,所述纳米定位仪安装在共聚焦装置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控纳米孔装置的使用方法,关闭光源,外接膜片钳,通过膜片钳直接观测到过孔分子的过孔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打开光源,纳米孔壁面电荷密度增大,产生净电荷,发生与过孔分子相反的电渗流,所述过孔分子过孔速度减缓,并被捕捉于孔内。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改进,再次关闭光源,孔内过孔分子被释放,外加电压驱动下通过纳米孔,实现光控纳米孔的单分子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效果及优势为:
(1)纳米孔本身具有稳定性高、持续时间长、可重复性好等优异性能,通过纳米孔两侧连接装有离子溶液的液池,利用照射纳米孔,以达到减缓分子过孔速度并被捕获的目的,实现单分子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64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