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3732.5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5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房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057 | 分类号: | H01F1/057;B22F9/04;B22F3/02;B22F3/10;B22F3/24;C22C38/16;C22C38/10;C22C38/06;C22C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钕铁硼 稀土 永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第一合金片;步骤二、将ErF3和TbF3按照质量比为2:3混合后加热至1400℃恒温,得到熔融液,将第一合金置于熔融液中得到第二合金片;步骤三、将第二合金片送入中频感应加热炉内得到合金液,向合金液中加入铟粉,搅拌均匀后进行浇铸形成第三合金片;步骤四、将第三合金片置于氮气的保护氛围中粉碎得到混合磁粉,将混合磁粉压制成薄坯后进行烧结、回火处理,得到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矫顽力达到达到31.14KA/m,比现有技术提高8.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性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稀土永磁体是包括R-Fe-B烧结磁体(其中R表示包括钕(Nd)、镝(Dy)、或铽(Tb)、或它们的组合的稀土元素)的具有强磁力的磁体,其赋予发动机高的动力和缩小的尺寸,因此其应用范围逐渐拓宽。稀土永磁体与常规的铁氧体磁体相比能够发挥改进3至5倍的磁力。同时,磁体的磁特性能够表示为剩余磁通量密度和矫顽力。剩余磁通量密度由稀土永磁体主相的比例、密度和磁取向决定,而矫顽力是指磁体承受外部磁场或热量的能力,矫顽力主要与磁体的微结构有关并且是由晶界相的细晶粒尺寸或均匀分布所决定。近年来随着永磁电动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电动汽车以及磁悬浮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NdFeB稀土永磁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NdFeB稀土永磁材料的矫顽力不佳,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的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矫顽力达到达到31.14KA/m,比现有技术提高8.8%。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镨钕合金、硼、铜、钴、镝、铝、铕、铟、铁按照重量比23.07:1.22:0.76:0.31:2.1:1.3:0.08:0.64:70.52混合均匀后进行熔铸得到第一合金片;
步骤二、将ErF3和TbF3按照质量比为2:3混合后加热至1400℃恒温,得到熔融液,将第一合金片先进行饱和吸氢处理,再控制温度为650℃进行脱氢处理2h后,置于熔融液中,并向熔融液中通入氩气,直到温度达到1650℃保温3h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合金片;
步骤三、将第二合金片送入中频感应加热炉内,向中频感应加热炉中充入氮气,调节炉内压力为3.2×104Pa,先调节中频感应加热炉的功率为150kW、加热20min,再调节功率为270kW、加热15min,又调节功率为345kW、加热时间为25min,此后,每隔7min将功率调高10kW,直到第二合金片完全融化后,调节功率为600kW保持12min,得到合金液,向合金液中加入铟粉,搅拌均匀后进行浇铸形成第三合金片;
步骤四、将第三合金片置于氮气的保护氛围中粉碎至2~4μm,然后加入第三合金片总质量的0.1‰的葵酸甲酯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磁粉,将混合磁粉压制成薄坯后进行烧结、回火处理,得到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
优选的是,步骤二中通入氩气时采用通气装置浸没在熔融液中,通气装置包括储存有氩气的储气灌、输气管、出气管、出气孔,所述储气罐内设有与输气管的一端连通的压缩机,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输气管由钨钢制成,包括竖直部分和弯曲部分,竖直部分上间隔设有多个出气管,每个出气管均为不闭合的圆环体,其一端封闭、另一端与竖直部分连通,每个出气管上均设有多个出气孔,多个出气孔的孔径由其所在的出气管与竖直部分连通的另一端至封闭的一端依次增大,且出气孔的最小孔径为2mm,最大孔径为6mm。
优选的是,步骤四中压制成薄坯时施加磁场,磁场强度为1.3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37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压模受力均衡结构的模具
- 下一篇:一种内含绝缘性的避雷器均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