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3933.0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3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陈刚;周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3/178 | 分类号: | C07C43/178;C07C41/34;C07C41/36;C07C41/38;A61K31/075;A61P25/00;A61P25/28 |
代理公司: | 沈阳飞扬灵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55 | 代理人: | 靳玲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丙素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苯丙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涉及3个新苯丙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油桐种壳中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油桐(Vernicia fordii)又称三年桐,油桐树,桐油树,桐子树,光桐,是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性寒,味甘、微辛,有毒。其根,叶,种子均可入药。全世界共3个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在我国有2种,主产于湖南,四川,贵州等省。
油桐近期最早在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中记载,其叶,根,种子均具有抗炎作用。1990年,文献报道《福建民间草药》,《草木便方》均记载油桐叶有消肿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痈肿,丹毒,臁疮,冻疮,疥癣,烫伤,痢疾,肠炎。
近些年来对油桐提取物或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的研究甚少。据文献记载,早期除桐油有治疗癌症的报道外,其余的主要与其它中药一起作复方使用来治疗各种烧伤,烫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等。目前,对油桐中苯丙素类抗神经炎症活性方面尚未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油桐种壳中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本发明提供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异构体或溶剂化物,其具有如下结构:
R1、R2为氢或甲基;
本发明优选如下3个具体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苯丙素类化合物1,2和3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油桐(Vernicia fordii)种壳用70%~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回收提取液得粗提物;
(2)步骤(1)所得乙醇粗提物经水溶解后,用有机溶剂萃取,所述有机溶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以水相和有机相的体积比1:1依次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
(3)步骤(2)所得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法分离,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100:10~1:1、石油醚和丙酮混合溶剂100:10~1:1、氯仿和丙酮混合溶剂100:1~100:15、二氯甲烷和丙酮混合溶剂100:1~100:15、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100:1~100:15或二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剂100:1~100:15梯度洗脱;
(4)上述步骤(3)中所得100:1~100:25流分经ODS色谱分离,以甲醇和水混合溶剂、或乙腈和水混合溶剂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5)上述步骤(4)中所得甲醇和水3:7~9:1、乙腈和水1:9~6:4流分经制备型HPLC-UV色谱进一步分离,以甲醇和水混合溶剂1:9~4:6,或乙腈和水混合溶剂1:9~3:7为流动相洗脱。
(6)上述步骤(5)中所得甲醇和水混合溶剂1:9~4:6,或乙腈和水混合溶剂1:9~3:7流分经手性柱拆分,以甲醇和水混合溶剂1:9~4:6,或乙腈和水混合溶剂1:9~3:7为流动相洗脱,得到苯丙素1,2和3。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新的苯丙素1,2和3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提取方法为加热回流提取或加热超声提取3~5次,所用溶剂为:70%~95%的乙醇,优选75%~95%乙醇。药材:溶剂重量体积比为1∶5~1∶15g/mL,优选1:8~1∶12g/mL。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新的苯丙素1,2和3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溶剂萃取法,采用水溶解粗提物,按照体积比1:1,分别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3-6次,优选5次,减压回收以上有机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39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