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茶制备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135246.4 申请日: 2018-09-28
公开(公告)号: CN110959692A 公开(公告)日: 2020-04-07
发明(设计)人: 高发倡 申请(专利权)人: 高发倡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66300 云南省西双版***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制备 工艺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生茶制备工艺,具体为生茶制备技术领域,制备方法为:选择新鲜的普洱茶的嫩芽采摘;将采摘的嫩芽在烈日下进行暴晒;暴晒结束后将嫩叶放置在阴凉的地方进行萎晾,在萎晾期用布巾包住嫩芽,进行间歇包揉,期间包揉3次,每次包揉后放置5‑6小时,每一次包揉后都要筛去碎末,每次包揉时间为8‑10min;最后再以烈日将萎晾的嫩芽晒干或在35‑40℃烘箱中烘干至脆即可。此种生茶制备工艺不需要锅灶和生火,制备工艺简单,所制的新茶就无生气味,无论泡渣还是茶汤,从视觉、嗅觉和味觉及体感上都高度统一而诱人,是具综合性和完美性的普洱茶初制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茶制备工艺,具体为生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生茶工艺诞生背景,西南民族史称“西南夷”或“南蕃”,汉代居于“哀牢山”及其周边的“哀牢族”。亦即《增订南诏野史·上》所谓:“哀牢”,“曰九隆族……子孙繁衍,居九隆山,山在永昌府城南。溪谷间,分九十九部,而南诏出焉。”既是“不粟食者”,即“游牧”或采集野生动植物为食的民族,又是“不火食者”,即生食民族。因前者而离不开茶;因后者而到唐初都还普遍无锅,以竹筒或宽叶为炊具和餐具,甚至“以手搏食”。因而,唐代及其以前,比如“五茶夷帅”于陵承管理“五茶夷”的西晋惠帝“太安元年”(即公元302年)前后,其集量茶不可能锅炒杀青。但檀萃《滇海虞衡志》:“普茶不知显自何时”和“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既有前者,那就是显于史前,故而无法知其“显自何时”;既有后者,那就不晚于唐代已集量制作。但唐《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其茶固然是生晒者,直到清宫贡茶《札文》还有“生、熟茶芽”的记载。清云贵总督鄂尔泰则夸赞“生晒为佳”。这充分证明,“生晒茶”即真正的晒青以后制作,然后再晒干的茶,是最早集量制作、贩卖和饮用的“普洱茶”祖先。

既有“生晒”的“晒青茶”,有时鲜茶采回,制作好以后恰遇雨天,就只能靠晾干,也就必有“生晾”的“晾青茶”,但它与白茶截然不同。

唐代中后期,“金齿”、“染齿”等(傣族),从东部“南越”和东北部“滇越”及西北部“腾越”渗入车里地,于宋代取而代之建立其“勐泐”政权。傣族的渗入和汉商的往来,传入了土(陶)锅和铁锅,才采用内地高温锅炒杀青,并将经高温锅炒的茶称为“熟茶”,即“已炒熟”之意。但传统“生茶”工艺,不仅持续到清朝末期,而且由于其完美性,几度被宫廷垄断专用。

该工艺失传原因,不是该工艺不好才被淘汰,而是另有隐情。一是该工艺被朝廷专用数百年,限制民间流传;二是民间掌握此工艺的极少数“贡茶师”不轻易传此“秘笈”;三是此工艺制作合格的难度大,需特别用心,不适合普遍推广。这些原因使该工艺失传半个多世纪,就连茶界专家也未知并持不认可态度。

传统生茶的发现和制成,本发明人从清代思茅厅催缴“六大茶山”普洱贡茶的《札文》内发现“生、熟茶芽”字样,又知云贵总督鄂尔泰《手记》里有“生晒为佳”的夸赞言辞。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遗存的高大老茶树林可知,清代的“六大茶山”遍山高大老茶树林,其炒青茶已够高品味,但竟然让精于品茶的行家鄂尔泰偏赞“生晒为佳”,必为绝妙工艺,所夸绝非虚言。故而早在2005年就发文并载入自著的《古六大茶山史考》及其修订版。同时,四处走访1928年以前出生的高龄老人,但全社会无人知其具体工艺,就连茶界专家也未知和不认可该工艺,仅听母亲说:是鲜茶不经锅炒,生制而成。因此本发明人经长达12年时断时续的反复探索、实践和验证,研究出生茶的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茶的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茶的制备工艺具体制备方法为:步骤一、选料,选择新鲜的普洱茶的嫩芽进行采摘;

步骤二、将采摘的嫩芽经过人工精心挑选出品相较好的嫩芽,在中午阳光最强烈时将嫩芽平铺在地上,控制平铺厚度在2-3cm在烈日下进行暴晒;

步骤三、暴晒结束后将嫩叶放置在阴凉的地方进行萎晾,萎晾时间为17-24小时,萎晾结束后嫩芽中水分含量在50%-7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发倡,未经高发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5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