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行人安全的斑马线辅助警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5977.0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7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苍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苍印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董德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人安全 马路 辅助警示系统 斑马线 激光灯 交通安全事故 激光光束 激光点 耗能 射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行人安全的斑马线辅助警示系统,包括布置在马路一侧的激光灯牌,激光灯牌向马路另一侧射出激光光束在马路中的行人身上产生激光点用于标识马路上的行人。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耗能低、安全可靠、能够大规模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行人安全的斑马线辅助警示系统。
背景技术
在傍晚或阴天等光线较弱的低可视情况下,比如在附近设有村镇的国马路口,常常有行人和车辆出没,在低可视未开灯的情况下,或者开灯造成视觉盲区例如灯下黑的情况,一旦有行人从马路上横穿,司机难以及时看清,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另外,在夜晚灯光污染比较严重的路口,或者有相对方向驶来的司机打开远光灯,各种光线交织,司机难以看清路面是否有行人通过,同样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目前,现有技术中有一些智能斑马线,能够通过无线传输能够提示司机有行人通过,但这种技术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使用。另外还有一些路口安全系统,通过在底面布置发光的斑马线,对司机进行警示,这样不仅耗能高,而且来自地面的光线容易照射到人体眼部,一旦照射到司机或者行人晃花视野,同样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行人安全的斑马线辅助警示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耗能低、安全可靠、能够大规模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行人安全的斑马线辅助警示系统,包括布置在马路一侧的激光灯牌,所述激光灯牌向马路另一侧射出激光光束并在马路中的行人身上产生激光点用于标识马路上的行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激光灯牌射出激光光束打在行人身上,形成激光点,司机即使看不清前方是否有行人,一旦看见前方的有发光的激光点,从而知道有行人正在通过,及时减速或者刹车,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结构简单,采用激光光束,耗能低,成本低,能够大规模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激光灯牌至少有一对,每对所述激光灯牌相对布置且每对所述激光灯牌相互朝向的一面用于阻断对方射出的激光光束。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加安全可靠,防止激光光束射到马路以外的区域造成干扰。
进一步,所述激光灯牌上包括灯牌本体和激光发生装置,所述激光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灯牌本体上,所述激光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并射出所述激光光束。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
进一步,所述激光发生装置均包括多个激光模组,多个所述激光模组射出的多条所述激光光束照射在所述行人身上时产生多个所述激光点用于标识所述行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模拟出一部分人体的形状,通过多个激光点形成三维模拟图像,使司机即使在夜晚灯光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分辨出有行人通行。
进一步,所述灯牌本体上安装有控制器和红外传感器,所述激光发生装置和所述红外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将检测得到的马路中央的红外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红外信号发送控制指令到所述激光发生装置,以控制所述激光发生装置是否射出激光光束。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器控制激光发生装置的启动和关闭,更加智能,节省能耗,即使行人没有手动打开激光发生装置,激光发生装置也能由控制器启动,保证只要有行人或者车辆在马路上通行,就能快速射出激光,给对方方向的司机、行人以标识、警示作用。
进一步,所述激光发生装置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激光发生装置从上到下均匀安装在所述灯牌本体上,两个所述激光发生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苍印,未经杨苍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59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