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逃生座舱盖结构及座舱盖聚能切割抛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9012.0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7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关文利;胡进海;郭军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谷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4 | 分类号: | B64C1/14;B64C1/32 |
代理公司: | 西安佳士成专利代理事务所合伙企业(普通合伙) 61243 | 代理人: | 李东京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逃生 座舱 结构 盖聚能 切割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飞机防护救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逃生座舱盖结构及座舱盖聚能切割抛放方法,从而清理弹射通道的座舱盖聚能切割抛放方法。座舱盖聚能切割抛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飞机座舱顶部金属结构进行聚能切割形成座舱盖;利用布置在座舱盖上的抛放火箭,推动座舱盖绕后铰机构旋转;达到一定的抛放角后抛离飞机。本发明借助聚能切割冲击力,设计了座舱盖向上一段行程,便于座舱盖旋转,并不与飞机机身干涉;为了避免聚能切割过程中,爆炸冲击对后铰机构的冲击损坏,设计了爆炸冲击缓冲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防护救生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逃生座舱盖结构及座舱盖聚能切割抛放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作战飞机的座舱盖与机身都是分离设置,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对座舱盖进行抛放,进而形成逃生通道,供飞行员进行逃生使用,但是随着隐形作战飞机的使用,采用座舱盖与机身分离式设置,隐身效果相对比较差,不能有效的保证作战飞机的隐身性能和结构的传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机体一体的逃生座舱盖结构,在使用时方便抛放,同时有效的提高了作战飞机的隐身性能和结构的传力的逃生座舱盖结构及座舱盖聚能切割抛放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逃生座舱盖结构,包括与机体为一体的座舱金属顶盖,布置在该座舱金属顶盖且首尾相连的环形切割索,所述的环形切割索对座舱金属顶盖进行环形切割后形成一与座舱金属顶盖分离的座舱盖;所述的座舱盖一侧的内侧与座舱金属顶盖内侧通过后铰机构连接,座舱盖另一侧的内侧面上设有抛放火箭,该抛放火箭在环形切割索对座舱金属顶盖切割完成并使座舱盖与座舱金属顶盖分离后,推动座舱盖和后铰机构绕着后铰机构的端部进行旋转至一定角度,并使后铰机构发生剪断,座舱盖被抛离。
所述的后铰机构包括与座舱盖固定连接的后铰支臂,与座舱金属顶盖固定连接的后铰支座,所述的后铰支座的中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该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上设有对称的导向槽,所述的后铰支臂的端部延伸到相互平行的支撑板之间,并与穿在对称的导向槽中的转轴连接,且该后铰支臂运动到导向槽上端时进行旋转,并与后铰支座分离。
所述的后铰支臂包括与座舱盖进行固定连接的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支臂,连接在支臂上且位于相互平行的支撑板之间的挡块。
所述的支臂上与挡块连接的端部设有与支臂为一体的第一扣合块,该第一扣合块上设有第一半圆凹槽。
所述的挡块包括与第一扣合块进行配合扣合的第二扣合块,所述的第一扣合块与第二扣合块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的第二扣合块上设有第二半圆凹槽,且该第二半圆凹槽与第一半圆凹槽相扣合形成用于转轴穿过的轴孔,所述后铰支臂在绕转轴进行旋转时,所述的第二扣合块与后铰支座相对的面的顶部与后铰支座相抵触。
所述的第二扣合块的端部设有第一扣合块插入的插槽,所述的第一扣合块插入到该插槽中通过铆钉与第二扣合块固定连接。
所述的导向槽从上到下分为孔径大小不同的三段,位于导向槽下部的下部导向槽与转轴进行间隙配合,位于导向槽中部的中部导向槽与转轴进行过渡配合,位于导向槽上部的上部导向槽与转轴进行过盈配合,且所述的下部导向槽、中部导向槽和上部导向槽之间进行平滑过渡。
所述的中部导向槽的孔距、上部导向槽的孔距和下部导向槽的孔距之间的比值为1:1:8。
所述的转轴包括带有螺帽的轴体,所述的轴体依次穿过导向槽和后铰支臂并与后铰支座端部的螺母固定连接,该轴体连接螺母的外端插设有限位销。
所述的抛放火箭与座舱盖固定连接,且该抛放火箭的喷火口与座舱盖垂直。
一种座舱盖聚能切割抛放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当飞机出现紧急情况时,启动环形切割索对座舱金属顶盖进行聚能切割,切割形成的座舱盖与座舱金属顶盖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谷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谷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9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油泵机壳
- 下一篇:吸附式空气干燥系统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