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甾醇聚合胶束体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1404.2 | 申请日: | 201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5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昌;饶安平;葛文金;郁桦;李玲;甘露;汪普林;王玉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美健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33/00 | 分类号: | C12P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胶束 植物甾醇 溶解 体制备工艺 聚合物 有机相 种植物 粗品 水中 甾醇 过滤 酪蛋白磷酸肽 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甘油 羟基活化剂 超声搅拌 工艺条件 食用酒精 完全溶解 有效解决 混合物 纯化水 膜过滤 修饰酶 正己烷 棕榈酸 酯化 制备 精制 聚合 吸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甾醇聚合胶束体制备工艺,具体步骤如下:S1、溶解:向植物甾醇中加入80‑99%食用酒精、棕榈酸,超声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有机相;S2、酯化:向纯化水中加入脂肪酸甘油、表面活性剂溶解搅拌,加入经过步骤S1反应后的有机相;S3、聚合:向纯化水中加入酪蛋白磷酸肽进行溶解后,加入至经过步骤S2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加入羟基活化剂、修饰酶,得聚合物;S4、过滤:将步骤S3生成的聚合物经过陶膜过滤,除滤液,得植物甾醇聚合胶束粗品;S5、精制:向植物甾醇聚合胶束粗品加入正己烷并搅拌,加入纯化水,搅拌后过滤,得植物甾醇聚合胶束;本发明制备的植物甾醇聚合胶束,有效解决现有工艺条件下植物甾醇吸收难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甾醇聚合胶束体制备工艺,属于植物甾醇聚合胶束体制备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甾醇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存在于多种水果、蔬菜、豆类、坚果、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食品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外,还具有独特的消炎、退热、抗肿瘤、抗氧化、美容、抑制血小板凝聚及调节动物生长等功能,广泛应用在食品、保健、医药以及化工等领域,如用于生产固醇类的药品,通过植物甾醇降低胆固醇等特性开发营养和功能食品,用于化妆品、口红等作为表面活性剂等。但游离型植物甾醇熔点高,且脂溶性和水溶性都很差,导致小肠的吸收率很低,如胆固醇进入肠腔50%可被吸收,而菜油甾醇、谷甾醇及甾烷醇的吸收率则分别为4%-7%和1%以下,导致植物甾醇的吸收率约为5%,从而限制甾醇的实际应用范围。
植物甾醇具有特殊溶解性,目前市场上为流行的采用酯化技术,酯化后的植物甾醇酯不仅改善了植物甾醇的脂溶性,而且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作用优于植物甾醇,以文献动物实验数据表明,植物甾醇酯的生物活性约为植物甾醇的2倍,核算植物甾醇酯的吸收率约为8%-12%。
植物甾醇酯的合成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报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脂肪酶催化法和超临界生物酶法。后两者均采用酶做催化剂,由于酶的生产成本高,且酶法生产率低限制了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提取酯化法和化学合成法仍然是植物甾醇酯商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和研究重点。
提取酯化法是将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甾醇通过酯化反应合成植物甾醇酯,合成后增加其水溶性、脂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植物甾醇为菜油甾醇、谷甾醇及甾烷醇等100多种已知甾醇合称,其酯化原理为植物甾醇的C-3羟基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活性基团,能与脂肪酸形成脂肪酸甾醇酯,原理较为简单,但其较低的酯化率一直是行业内急需解决问题。
化学法制备植物甾醇酯反应温度相对较高,而且有碱性催化剂参与,易产生产品褐变、副反应等,从而导致植物甾醇脱水和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等问题相对限制其工业化生产进度,导致生产得率不高。同时植物甾醇酯人体吸收率并不高的特性,导致植物甾醇生物利用度问题迟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植物甾醇聚合胶束体制备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甾醇聚合胶束体制备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溶解:向植物甾醇中加入80-99%食用酒精、棕榈酸,超声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有机相;
S2、酯化:向纯化水中加入脂肪酸甘油、表面活性剂,调节pH,使其水解溶解完全后,加入经过步骤S1反应后的有机相,恒温搅拌,并进行酯化反应;
S3、聚合:向纯化水中加入酪蛋白磷酸肽进行溶解后,加入至经过步骤S2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加入羟基活化剂,在温度40℃下搅拌3小时,加入修饰酶,保温搅拌6小时,得聚合物;
S4、过滤:将步骤S3生成的聚合物经过陶膜过滤,除滤液,得植物甾醇聚合胶束粗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美健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美健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1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