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释絮凝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7643.0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6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芳梅;林汉阳;吴浩;孙楠楠;刘荣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锦辉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过滤材料 聚己内酯 烧结 絮凝剂 缓释 絮凝 混合物 烧结炉 放入 制备 高分子粘结剂 得到混合物 混合物冷却 生物降解性 重量百分比 成型模具 缓慢释放 天然橡胶 脱模成型 载体材料 水环境 脱模剂 相容性 混匀 取出 分解 污水 土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释絮凝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混匀:将重量百分比为50‑90%的絮凝剂、5‑35%的高分子粘结剂、5‑15%的聚己内酯和0.5‑2%的脱模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步骤二:烧结: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物放入成型模具中,并使混合物在模具中填料均匀,然后将模具放入烧结炉中,在120~300℃的温度下对模具进行烧结;步骤三:脱模成型:待步骤二烧结好的混合物冷却后,从烧结炉中取出,打开模具,得到缓释絮凝过滤材料。本发明采用絮凝剂更好的除去污水中杂质,聚己内酯作为载体材料实现絮凝剂缓慢释放,聚己内酯具有生物降解性,可在土壤和水环境中6‑12月可完全分解成CO2和H2O;具有良好相容性,可和PE、PP、ABS、PA天然橡胶等很好地互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及污水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释絮凝过滤材料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工业发展迅速,表面活性剂的产量逐 年增加。而目前绝大部分的表面活性剂使用后未经妥善处理即排放到河流、 海洋等自然水体中,常造成水体污染并出现泡沫横飞的景象,同时消耗了水 中的溶解氧,影响了水体质量。虽然目前生物降解性能较差的表面活性剂已 经基本被淘汰,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可生物降解,但是即使是低浓度的表 面活性剂也会产生大量泡沫,不仅影响了自然水体景观的美感,且其生物毒 性还直接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目前,环境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是工 业排放废水和生活排放污水中的洗涤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应 用最早也是用量最大的一类,占洗涤剂生产总量的65%~80%,且在今后一段 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是直链型烷基苯磺酸钠(LAS)。当水体中 LAS的质量浓度超过0.5mg/L时就会在水面形成大量积聚不散的泡沫层。特 别是在污水净化处理时,形成的泡沫层隔绝了污水与空气的接触,致使水体 曝气困难,大量微生物因缺氧死亡,从而使污水处理效率下降。LAS对水栖 动物的毒性与金属汞相似,是对鱼类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
采用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表面活性剂是常用的处理手段,但絮凝剂多以 粉体存在,用于水处理净化时,都会被快速溶解,能与溶解在水相中的表面 活性剂形成难溶性的沉淀,同时不可避免地在水中残留,造成二次污染。因 此需要添加投加设备与管道连接,但增加了使用成本,限制了使用。
绿色环保,是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开发一种可控缓释、又具有生物降解, 环境友好型絮凝滤材对生活污水表面活性剂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释絮凝过滤材料 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混匀:在温度低于40℃,湿度低于55%RH的条件下,将重量 百分比为50-90%的絮凝剂、5-35%的高分子粘结剂、5-15%的聚己内酯和0.5-2% 的脱模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
步骤二:烧结: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物放入成型模具中,并使混合物 在模具中填料均匀,然后将模具放入烧结炉中,在120~300℃的温度下对模 具进行烧结,烧结时间为0.5-5小时;
步骤三:脱模成型:待步骤二烧结好的混合物冷却后,从烧结炉中取出, 打开模具,得到缓释絮凝过滤材料。
进一步地,还包括将步骤三得到缓释絮凝过滤材料切割成片状、柱状或 者块状,然后真空包装。
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絮凝剂50-90%、高分子粘结 剂5-35%、聚己内酯5-15%和脱模剂0.5-2%。
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絮凝剂70%、高分子粘结剂 20%、聚己内酯9%和脱模剂1%。
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絮凝剂60%、高分子粘结剂 25%、聚己内酯14%和脱模剂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7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新型消毒池
- 下一篇:一种利用回收硅澡土处理含镍废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