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含氯提钛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88007.8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3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娟;尤皓;彭同江;丁文金;曾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0/00 | 分类号: | C03C10/00;C03B1/00;C03B1/02;C03B1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邢伟;戴嵩玮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含氯提钛渣 制备 玻璃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含氯提钛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制坯单元和热处理单元,其中,预处理单元将含有含氯钛渣的原料进行干燥、粉碎与配合,得制坯粉体;制坯单元能够将粉体压制成型,得到坯体;热处理单元包括低温加热区、高温加热区和冷却区,低温加热区能够将坯体加热至800~1000℃并进行保温,得第一中间产物,高温加热区能将第一中间产物加热至1100~1200℃并进行保温,得第二中间产物,冷却区能将第二中间产物进行冷却,以得到微晶玻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结构简便、废渣利用率高,产生的废料能重新利用,热处理过程无有害气体排放,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能够满足绿色生产的技术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及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制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利用含氯提钛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系统。
背景技术
微晶玻璃,又名玻璃陶瓷、微晶陶瓷,是以玻璃与陶瓷成型技术为基础,通过控制热处理制度,得到的微晶相与玻璃相并存的一类多晶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高硬度,高耐磨及耐酸碱腐蚀等,可用作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和多种功能材料等。现有的微晶玻璃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整体析晶法、熔融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对于工业废渣微晶玻璃,其主要生产工艺为前两种,而这两种工艺的设备需设置两次高温处理的阶段,都存在能耗高、设备繁琐等问题,而且其还存在工业废渣的利用率低等弊端。
含氯提钛渣氯含量高,难以直接用于建材制品,通常是通过水洗焙烧除氯或添加脱氯剂焙烧除氯后才能使用,并且其除氯后产品附加值较低。
目前,尚未有只需一次高温处理过程便可制备微晶玻璃的装置,且在制备过程中能够对含氯提钛渣进行除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含氯提钛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时回收氯化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含氯提钛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系统,所述系统可包括:预处理单元、制坯单元和热处理单元,其中,所述预处理单元能够将含氯提钛渣进行干燥、粉碎,以获得制坯用的粉体,干燥可在粉碎之前;所述热处理单元包括低温加热区、高温加热区和冷却区,所述低温加热区能够将坯体加热至800~1000℃并进行保温,得到第一中间产物,所述高温加热区能够将第一中间产物加热至1100~1200℃并进行保温,得到第二中间产物,所述冷却区能够将第二中间产物进行冷却,以得到微晶玻璃。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含氯提钛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系统,所述系统可包括:预处理单元、制坯单元和热处理单元,其中,所述预处理单元能够将原料进行干燥、粉碎和混合,以获得制坯用的粉体;其中,原料包括含氯提钛渣、配料,干燥可在粉碎之前;所述制坯单元能够将所述粉体压制成型,得到微晶玻璃的坯体;所述热处理单元包括低温加热区、高温加热区和冷却区,所述低温加热区能够将坯体加热至800~1000℃并进行保温,得到第一中间产物,所述高温加热区能够将第一中间产物加热至1100~1200℃并进行保温,得到第二中间产物,所述冷却区能够将第二中间产物进行冷却,以得到微晶玻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配料可包括石英、钾长石、霞石、硼砂、纯碱和废玻璃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热处理单元可包括隧道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粉碎包括破碎、粉磨和分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当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的对象为含氯提钛渣时,所述预处理单元可包括干燥机或干燥室、以及粉碎机;当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的对象为含氯提钛渣和配料时,所述预处理单元可包括干燥机或干燥室、以及粉碎机和混料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粉碎机可包括破碎机构、粉磨机构;粉碎机还可包括粒度分级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8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