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水箱内胆多舱室结构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58348.0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0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钟鸣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格洛纳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F24S8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罗佩芝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水箱 内胆 舱室 结构 生产 方法 | ||
太阳能水箱内胆多舱室结构,包括具有多个舱室的水箱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室由分流舱阻断于水箱内胆内隔开形成;所述分流舱包括分流舱腔,与两侧舱室接触且分别设有通水孔的腔壁,以及与内胆壁匹配接触的舱腔盖;所述内胆壁上设有至少两道环状凸节,分流舱放置于两道环状凸节之间,分流舱的周沿与内胆壁相接触,并由环状凸节对分流舱在水箱内胆轴向上进行限位。本发明所述分流舱可方便安装于太阳能水箱内胆内,与内胆壁通过匹配结构,安装方便,整体结构简单,在无需焊接情况下,使内胆本体内部分舱,通过过盈配合接触,实现密封,不会发生漏水相通及生锈等情况,使用寿命更长。本发明还公开了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水箱内胆多舱室结构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内胆一般由不锈钢等材质制成的整体单舱容器,也叫单舱内胆。整个水箱里的水温是一样的,在阴雨天气或没有太阳的情况下,水箱里的水温会下降或本身就很低,那就需要采用辅助电加热装置对整个水箱内的水加热,非常耗电,并且加热的水不能用完,会自然而然的冷却掉,非常的不环保。
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多舱室结构的内胆,总而言之就是将水箱内胆分成多个舱室,通常为三个,分别为低温舱、中温舱及高温舱,彼此之间由隔板隔开。隔板上设有连通孔,水从低温舱进入,经隔板上的连通孔注入按照次序进入中温舱及高温舱。而在高温舱内设置辅助电加热装置,这样在阴雨天气,只需加热高温舱即可满足对热水的需求,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但上述采用隔板的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隔板存在导热性,各舱之间无法起到真正的隔热,而且隔板通过焊接固定于内胆壁上,经长期的冷热物理作用容易与内壁出现间隙发生舱漏,水中存在一定氧气,就会使其氧化,出现锈碎,不是污染水质就是堵塞水管。
当然,结构上更加合理的是设置有间距的多个独立内胆舱,各内胆舱的舱室之间通过导流结构相连,导流结构又分为外部U型导流及内部导流,从结构以及使用上讲,外部U型导流容易造成气堵、漏水和杂质堆积;内部导流则不会存上外部U型导流的问题。但不管是外部U型导流还是内部导流,独立内胆舱的设置,本身就存在其他的问题,那就是结构变得复杂,装配时工序繁多,成品率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太阳能水箱内胆多舱室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防漏、防锈能力强,安装更加方便无焊接的太阳能水箱内胆多舱室结构,并还公开了其生产方法。
太阳能水箱内胆多舱室结构,包括具有多个舱室的水箱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室由分流舱阻断于水箱内胆内隔开形成;所述分流舱包括分流舱腔,与两侧舱室接触且分别设有通水孔的腔壁,以及与内胆壁匹配接触的舱腔盖;所述内胆壁上设有至少两道环状凸节,分流舱放置于两道环状凸节之间,分流舱的周沿与内胆壁相接触,并由环状凸节对分流舱在水箱内胆轴向上进行限位。
所述分流舱由左、右舱盖相互扣合而成,左舱盖的端部一周设有扣牙,扣牙沿着左舱盖径向方向的截面呈波纹状,并且左舱盖在分布有扣牙的一段,左舱盖的内径由外端向内端逐渐增大而在外端形成缩口的结构,在右舱盖的圆柱形的侧壁上设有向内凸起且沿着周向延伸的凸棱,在左舱盖的侧壁上位于扣牙的后端设有过渡承力压槽,通过凸棱和压槽的卡合而使左舱盖和右舱盖相扣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分流舱可方便安装于太阳能水箱内胆内,与内胆壁通过匹配结构,安装方便,整体结构简单,在无需焊接情况下,使内胆本体内部分舱,通过过盈配合接触,实现密封,不会发生漏水相通及生锈等情况,使用寿命更长。
本发明还公开了其生产方法,包括加工分流舱的卷边机及将分流舱放入水箱内胆内的成型机;步骤如下:
S1,选取圆片状板材,通过液压机在模具上压成带有边沿的盘体,并对盘体一侧表面进行打孔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格洛纳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海宁格洛纳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8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