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荷传递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9931.5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4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尚裕;高柳旬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权太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后方向 延伸部件 延伸装置 载荷传递 下边梁 车轮 宽度方向端部 金属制 位置处 延伸 对置 轴向 检测 预测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荷传递结构,该载荷传递结构具有:下边梁面板,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端部处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延伸装置,其在下边梁面板的车辆前后方向的端部处具备被配置在与车轮对置的位置处的延伸部件,并且延伸装置通过进行工作而使延伸部件从下边梁面板起朝向车轮延伸;控制部,其在车辆的碰撞被检测或预测到时使延伸装置进行工作。延伸部件被构成为,包括以车辆前后方向为轴向的金属制的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荷传递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8-195261中,公开了一种在保险杠加强件的后部设置前部安全气囊,并在门槛(下边梁面板)的前部设置后部安全气囊的结构。在日本特开2008-19526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即,通过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使前部安全气囊以及后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从而消除轮胎的前后的间隙以使向保险杠加强件输入的碰撞载荷向下边梁面板逸散。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11-068313中,公开了在轮胎罩中收纳有多个安全气囊的结构,并且记载了如下内容,即,通过在车辆的碰撞时使所述多个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并压接在轮胎上,从而消除轮胎罩与轮胎之间的间隙。
发明内容
在日本特开2008-195261以及日本特开2011-068313所公开的结构中,能够通过安全气囊而对碰撞载荷的一部分进行吸收。另一方面,由于轮胎(车轮)的外周面以跨及较宽范围的方式而被安全气囊所覆盖,因此,从使载荷向作为车辆框架部件的下边梁面板有效传递的观点来看,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朝向车轮输入的碰撞载荷向下边梁面板有效传递的载荷传递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载荷传递结构具有:下边梁面板,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端部处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延伸装置,其在所述下边梁面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处具备被配置在与车轮对置的位置处的延伸部件,并且,所述延伸装置通过进行工作而使所述延伸部件从所述下边梁面板起朝向所述车轮延伸;控制部,其在车辆的碰撞被检测或预测到时使所述延伸装置进行工作。所述延伸部件被构成为,包括以车辆前后方向为轴向的金属制的杆。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载荷传递结构中,下边梁面板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端部处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下边梁面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处设置有延伸装置。延伸装置具备被配置在与车轮对置的位置处的延伸部件,并且,通过在车辆的碰撞被检测或预测到时进行工作而使延伸部件从下边梁面板起朝向车轮延伸。由此,通过在车辆的碰撞时使延伸部件向车轮延伸,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车轮与下边梁面板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经由所述延伸部件而及早使向车轮输入的碰撞载荷向下边梁面板传递。
延伸部件被构成为包括以车辆前后方向为轴向的金属制的杆。由此,与经由安全气囊等袋状的部件而使载荷传递的结构相比,能够经由所述杆而使碰撞载荷直接向下边梁面板传递。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所述延伸装置可以具有被配置在延伸状态下的所述延伸部件的顶端部处的载荷输入部。所述载荷输入部可以以车辆前后方向为厚度方向且直径大于所述延伸部件的顶端部的直径。所述载荷输入部可以为金属制。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所述延伸装置可以具有冲击吸收部件,所述冲击吸收部件被安装于所述载荷输入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所述延伸部件可以具有被连结在所述下边梁面板上的基端部。所述基端部可以在延伸状态下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位于与所述下边梁面板的外形相比而靠内侧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99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全局化便携式乘员车辆设置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货车尾部防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