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道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柔性支撑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4743.3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1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岗;于连玉;吴航宇;李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马祥明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枕架 对称设置 侧架 静强度试验 铁道车辆车体 轮轴连接杆 侧架组成 配重支架 柔性支撑 车轮组 称重 顶升 端盖 轮轴 旁承 栓接 铁道车辆转向架 通用性强 定位孔 垂向 试车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道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柔性支撑平台,包括侧架组成、枕架组成、轮轴连接杆和配重支架,所述侧架组成包括侧架本体、轮轴端盖和车轮组,对称设置在枕架组成的两端底部;枕架组成包括枕架本体、顶升称重组成和模拟旁承,枕架本体的两端与侧架本体的中间顶部栓接,顶升称重组成设置在枕架本体的中部,模拟旁承对称设置在枕架本体的两端,其横向间距及垂向高度可以通过设置的定位孔调整固定;轮轴连接杆对称设置在枕架组成的两侧,两端设有车轮组、通过轮轴端盖与侧架本体连接;配重支架在枕架组成两侧对称设置,两端与侧架本体栓接。本发明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可代替各类铁道车辆转向架对被试车体进行支撑开展静强度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道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柔性支撑平台,属于铁道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铁道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是鉴定车辆结构强度设计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静强度试验中纵向的压缩和拉伸工况必不可少,借助加载高度固定且与被试车车钩中心等高的试验台加载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铁道车辆的差异也随之增大,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车钩中心高以及心盘结构形式的不同,要使用已有的试验台对此类车型进行静强度试验,现阶段大多是通过调整转向架的方式,使车钩中心高与试验台加载高度相匹配来实现,如此便带来了试验工装的加工成本增加、转向架调整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如此,某些铁道车辆通过调整转向架高度后会出现被试车体与转向架相互干涉的情况,根本无法用转向架支撑来开展静强度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铁道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柔性支撑平台,满足不同车钩中心高、上心盘结构形式以及旁承距的铁道车辆在同一加载高度的试验台中开展静强度试验的支撑需要。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道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柔性支撑平台,包括侧架组成、枕架组成、轮轴连接杆和配重支架,所述侧架组成包括侧架本体、轮轴端盖和车轮组,对称设置在枕架组成的两端底部;所述枕架组成包括枕架本体、顶升称重组成和模拟旁承,枕架本体的两端与侧架本体的中间顶部栓接,顶升称重组成设置在枕架本体的中部,模拟旁承对称设置在枕架本体的两端,其横向间距及垂向高度可以通过设置的定位孔调整固定;所述轮轴连接杆对称设置在枕架组成的两侧,两端设有车轮组、通过轮轴端盖与侧架本体连接;所述配重支架在枕架组成两侧对称设置,两端与侧架本体栓接。
所述车轮组为单轮缘结构,其轮缘设置在侧架本体内侧,轮轴端盖设置于侧架本体外侧,并与侧架本体栓接。
所述单轮缘车轮组包括车轮、车轮轴、单列圆锥滚子轴承、防尘圈、挡圈、止动垫圈以及圆螺母,对称设置在侧架组成两端;所述单列圆锥滚子轴承面对面对称安装。
所述顶升称重组成包括下心盘、过渡架、轮辐式称重传感器、传感器支撑销和锯齿形螺杆,所述下心盘通过过渡架与锯齿形螺杆连接,轮辐式称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支撑销安装在过渡架和锯齿形螺杆之间;所述顶升称重组成通过锯齿形螺杆调整支撑高度,通过轮辐式称重传感器测量支撑重量。
所述侧架组成还包括吊耳和防溜铁鞋,所述吊耳设置在侧架本体外侧,防溜铁鞋设置在两侧架本体两端。
所述侧架本体为板材组焊而成的箱型钢结构,内部设有加强筋。
所述枕架本体为板材组焊而成的箱型钢结构,内部设有加强筋。
所述配重支架由角钢组焊而成。
所述顶升称重组成设有不同尺寸形式的下心盘接口。
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可以代替各类铁道车辆转向架对被试车体进行支撑开展静强度试验,在垂向载荷工况时亦可代替转向架做重载支撑,兼有支撑被试车体在轨道上正常移动功能的同时,支撑高度还可以按需快速的调整,同时避免调整后与被试车体相互干涉,解决了因调整转向架以适应已有的试验台而带来的试验成本增加、安全隐患提高甚至无法试验的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4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