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厂化制备香菇菌棒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036805.6 申请日: 2018-09-06
公开(公告)号: CN109197382A 公开(公告)日: 2019-01-15
发明(设计)人: 任瑞良 申请(专利权)人: 凤台诺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8/20 分类号: A01G18/20
代理公司: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地址: 232100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制备 工厂化 时间缩短 香菇菌棒 菌种 接种 生物转化率 玉米面 麸皮 固体菌种 接种效率 菌丝生长 菌种生产 香菇菌料 液体菌种 栽培香菇 制备周期 木屑 节约 出菇 发菌 菌料 生产成本 配方 封面 厂房 闲置 替代 改进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厂化制备香菇菌棒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香菇菌料进行改进,采用麸皮、玉米面替代部分木屑,不仅节约了木头资源,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采用该配方菌料栽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时间缩短,产量高,生物转化率高;本发明还采用液体菌种进行菌种生产,具有制备周期较短,菌种原材料的制备成本低廉,接种效率高,接种后发菌迅速,封面快等优点,与普通固体菌种接种相比菌种生产方式时间缩短50天左右,提高投产速度,减少厂房闲置时间,实现了各个步骤的工厂化制备,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厂化制备香菇菌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又名香菌,菇肉厚脆嫩,味鲜香,食药用价值较高,被誉为“菇中皇后”,深受人们的喜爱,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香菇被誉为中国的国菇,是我国生产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香菇总产量达 898.3万t,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 24.97%。香菇的人工栽培起源于我国浙江省的龙泉、庆元、景宁地区,为“剁花法”,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1956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梅朋先生研制成功香菇木屑纯菌种,随后利用木屑成功代替段木栽培香菇,为现代香菇栽培奠定了科学基础。1982年福建省古田市农民彭兆旺创立了“木屑菌棒袋栽”技术,基本确定了我国香菇菌棒栽培的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食用菌行业进入转型升级过程。由于小型燃煤锅炉达不到环保要求,香菇的栽培由各家各户小作坊式生产向工厂化栽培快速转变。投资香菇工厂化栽培企业,面临的首个问题就是菌种的生产,直接购买菌种厂的菌种质量难以保证,固体菌种扩繁周期长,影响企业投产。由于香菇菌种培养使用木屑作为菌料,价格昂贵,而且相对于来说不经济环保,通过对香菇菌料的配方进行改进,将一些农产品以及副产物替代纯木屑,筛选出优良的香菇培养基,不仅经济环保,而且对香菇的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工厂化制备香菇菌棒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工厂化制备香菇菌棒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将木屑、麸皮提前进行预湿,然后将玉米面、石膏粉、磷酸二氢钾、白糖按比例进行混合菌料的制备,第1次加水至含水量51-52%,根据测定结果,二次加水至含水量55%,加水完毕,将培养料传入二级搅拌锅,使用全自动装袋机装袋,速度控制为500-600包/h,将装袋后的菌棒刺孔,贴透气胶布;

(2)装袋结束后马上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打开灭菌锅后门,将剩余蒸汽排入预冷室,将菌棒直接拉入冷却室进行冷却,然后再使用制冷机强制冷却,冷却至一定温度下接种,使用全自动菌种接种机,接种速度700-1000棒/h,接种后的菌棒可以贴透明胶布;

(3)使用网格床架模式培养香菇菌棒,控制一定的温度以及湿度,接种后20-30天进行第1次刺孔增氧,接种后40-45天,菌丝长满菌棒后进行第2次刺孔增氧,刺孔增氧后控制菌棒中心温度不超过28℃,第2次刺孔增氧后给与光线照射,促进转色;

(4)通过出菇大棚的遮阳网、塑料薄膜及水帘风机控制香菇的最佳生长温度,当菌棒转色完全、富有弹性时,菌棒达到生理成熟,此时可以割袋出菇,出菇完毕后给予菌棒20-25℃休养条件,促进菌丝恢复,休养15-20天后注水,刺激菌棒进入下一潮菇生长即可。

一种工厂化制备香菇菌棒的方法,步骤(1)所述的混合菌料,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木屑、麸皮提前进行预湿待用,然后将玉米面、石膏粉、磷酸二氢钾、白糖进行混合,加入一级搅拌锅内,干拌均匀后加入预湿后的木屑、麸皮,混合均匀即可。

一种工厂化制备香菇菌棒的方法,步骤(1)所述的混合菌料的配比为:木屑70%、麸皮20%、玉米面7%、石膏粉1%、磷酸二氢钾1%、白糖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台诺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凤台诺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68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