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球形载体的成球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4259.6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1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于宁;马爱增;王国成;王嘉欣;刘建良;臧高山;张玉红;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37/00 | 分类号: | B01J37/00;B01J32/00;B01J3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郑永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球形 载体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球形载体的成球装置和方法,本发明成球装置的成球容器在容器本体的相对侧壁上设置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并使成球液通过成球液循环机构、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在容器本体中进行循环,提高球形载体的球形度和耐磨损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形载体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备球形载体的成球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滴球是制备球形颗粒的重要方法,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球形颗粒的制备,例如氧化铝的油氨柱滴球。
CN 205095741 U和CN 205095740 U中详细介绍了目前先进的球形氧化物成型装置的工艺流程。两篇专利中的成球柱均为简单的立式容器,成球柱中上层为油相,下层为固化液。
在采用现有滴球方法进行滴球的过程中,由于球在成球柱的垂直下落过程中会产生拖尾现象,因此降低了球形度,最终导致球体在使用过程中的过度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球形载体的成球装置和方法,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成球装置和方法制备球形载体,能够提高球形载体的球形度和耐磨损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球形载体的成球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成球液的容器本体和位于所述容器本体外部的成球液循环机构,所述容器本体从上至下分为成球区、固化区和收集区,顶部设置有用于滴入浆液滴的顶部开口,所述容器本体位于上方两个区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分别相对地设置有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成球液通过管线由液体入口进入容器本体,由液体出口排出容器本体,再返回液体入口进行循环,成球区的成球液通过第一成球液循环机构进行循环,固化区和收集区的成球液通过第二成球液循环机构进行循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本发明所提供的装置制备球形载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载体浆液通过滴球器以浆液滴的形式滴入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部开口中,依次与容器本体中成球区、固化区和收集区的成球液接触并下落成球,同时采用第一成球液循环机构将成球区的成球液由液体入口通入所述容器本体,并且通过该区的液体出口排出形成第一循环,采用第二成球液循环机构将固化区和收集区的成球液由液体入口通入所述容器本体,并且通过该两区的液体出口排出形成第二循环,将收集区得到的湿球取出、干燥、焙烧。
本发明的成球容器通过成球液横向流动能够给予在成球容器中下落的浆液滴作用力,以使浆液滴旋转,从而消除制备球形载体过程中浆液滴下落产生的拖尾现象,提高所制备球形载体的球形度和耐磨损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成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成球容器的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装置的成球容器的左视图。
图4是图1所示装置的成球容器的右视图。
图5是图1所示装置的成球容器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成球装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容器本体侧壁与管线夹角α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容器本体 11液体入口 12液体出口
2第一成球液循环机构 3第二成球液循环机构
31成球区 32固化区 33收集区
4管线
100滴球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42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