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功能性食品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8132.8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1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谷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35 | 分类号: | A23L33/135;A23L33/21;A23P10/28;A61K35/745;A61K35/747;A61P31/04;A61K3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性食品 幽门螺旋杆菌 复合益生菌 副干酪乳杆菌 罗伊氏乳杆菌 鼠李糖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幽门螺杆菌 原料预处理 双歧杆菌 压片制剂 干混机 乳杆菌 益生元 称量 菌群 配比 压片 重装 制备 入库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功能性食品,包括益生元20‑40份、双歧杆菌群20‑30份、嗜酸乳杆菌10‑20份、干酪乳杆菌5‑10份、罗伊氏乳杆菌5‑10份、副干酪乳杆菌3‑8份、格式乳杆菌3‑8份、鼠李糖乳杆菌5‑10份。上述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功能性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料预处理,将称量好的各原料置于干混机中混合均匀;将混合好后的各原料置于压片机上进行压片制剂,或者直接称重装袋;然后经化验室检测合格后入库,即得成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功能性食品中由于菌群的种类不足且配比不科学,不能充分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产生和蔓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食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功能性食品。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
因此对于胃炎和肠炎患者来说,要想调养好身体以及抑制肠胃炎,就需要首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产生和蔓延,而现有功能性食品由于菌群的种类不足且配比不科学,因此并未能达到这一效果。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功能性食品,解决了现有功能性食品中由于菌群的种类不足且配比不科学,不能充分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产生和蔓延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功能性食品,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成份:
益生元20-40份、双歧杆菌群20-30份、嗜酸乳杆菌10-20份、干酪乳杆菌5-10份、罗伊氏乳杆菌5-10份、副干酪乳杆菌3-8份、格式乳杆菌3-8份、鼠李糖乳杆菌5-10份。
其中,所述益生元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成份:低聚果糖8-15份、低聚异麦芽糖8-15份以及低聚木糖5-10份;所述双歧杆菌群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成份:动物双歧杆菌7-13份、短双歧杆菌8-15份以及两歧双歧杆菌7-13份。
此外,所述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功能性食品中各部分组分均为菌粉。
上述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功能性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预处理:将上述用于制备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功能性食品所需的各菌粉均筛分至60目以下,然后按照相应的质量比例进行称量,备用;
(2)原料混合:将称量好的各原料置于干混机中混合均匀;
(3)压片制剂或直接装袋:将混合好后的各原料置于压片机上进行压片制剂,或者将混合好后的各原料直接称重装袋;
(4)成品包装:将压片成型的复合益生菌片剂装瓶封口,同时直接装袋后的食品进行封口,然后经化验室检测合格后入库,即得成品复合益生菌功能性食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2)进行原料混合时,干混机转速设置为100-200rpm,混合时长设置为15-30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3)进行压片制剂时,压片机压力值设置为4-5KN;混合好原料的总填充量为5.0-6.0mm。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功能性食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谷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谷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8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