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基坑监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0778.1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8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唐俊;姚松柏;翟昌骏;李亮科;李利;郭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G01B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玮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临时支护 实景模型 三维 色差图 三维坐标数据 监控系统 变形 存储器存储 采集 工程建造 基坑边缘 监控结果 结果观察 监控 处理器 直观 | ||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基坑监控系统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无人机采集基坑临时支护三维坐标数据,通过存储器存储无人机所采集的基坑临时支护三维坐标数据,通过处理器建立基坑临时支护的三维实景模型、计算基坑临时支护的变形情况、并根据基坑临时支护的变形情况形成三维实景模型色差图。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结合无人机及BIM技术,建立三维实景模型及三维实景模型色差图,通过对基坑边缘面的监控,增大了监控的范围,提高了基坑的安全性,并且通过三维实景模型色差图对监控结果予以显示,结果观察更为直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基坑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本领域传统的基坑监测方法是通过控制点的安全性的方法来保证基坑的安全,控制点不一定恰巧在变形最大点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结合BIM技术,设计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基坑监控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基坑监控系统及方法,对基坑边缘面的变化进行监控,增大了监控的范围,提高了基坑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基坑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无人机采集基坑临时支护三维坐标数据,通过存储器存储无人机所采集的基坑临时支护三维坐标数据,通过处理器建立基坑临时支护的三维实景模型、计算基坑临时支护的变形情况、并根据基坑临时支护的变形情况形成三维实景模型色差图。
本发明方法还具有如下优选的步骤:
步骤a1. 通过无人机采集基坑临时支护三维坐标数据,并由处理器根据临时支护三维坐标数据建立基坑临时支护的首次三维实景模型,以作为原始值模型。
步骤a2.对原始值模型进行分区处理并编号,以将原始值模型划分为若干区域。
步骤a3.根据设定的频率,定期通过无人机采集基坑临时支护三维坐标数据,并由处理器根据临时支护三维坐标数据建立基坑临时支护的三维实景模型,以作为实测值模型。
步骤b.通过处理器将原始值模型与实测值模型做差,以求出各区域的变形距离,并根据各区域的变形距离所处的设定值范围,形成三维实景模型色差图。
若某一区域的变形距离超过规定值,则在实测值模型中将该区域显示为报警色;若某一区域的变形距离未超过规定值,则在实测值模型中将该区域显示为非报警色,从而形成所述的三维实景模型色差图。
本发明还设计一种用于所述的基于无人机的基坑监控方法的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用于集基坑临时支护三维坐标数据的无人机, 用于存储无人机所采集的基坑临时支护三维坐标数据的存储器,及用于建立基坑临时支护的三维实景模型、计算基坑临时支护的变形情况、并根据基坑临时支护的变形情况形成三维实景模型色差图的处理器。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结合无人机及BIM技术,建立三维实景模型及三维实景模型色差图,通过对基坑边缘面的监控,增大了监控的范围,提高了基坑的安全性,并且通过三维实景模型色差图对监控结果予以显示,结果观察更为直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及方法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07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