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槽式好氧堆肥发酵工艺及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5286.5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2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金保生;傅铮;张忠东;刘太记;张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逸凡蔚岚堆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F17/02;C05G1/00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林海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肥 好氧堆肥 发酵工艺 槽式 发酵 预处理 工艺步骤 工艺设备 后熟处理 槽结构 故障率 量控制 热控制 翻槽 混料 建堆 曝气 运维 布料 失败 制作 | ||
1.一种对槽式好氧堆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制作好氧堆肥工艺步骤包括: a、混料预处理; b、布料建堆; c、静态曝气; d、倒堆翻槽; e、发酵腐热控制; f、堆肥出槽进行后熟处理; g、固废除控臭; h、制量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槽式好氧堆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混料预处理,根据主发酵料质量按参数比例加入辅助料比例,回料比例、再按比例添加堆肥剂,将以上物料经混料机进行均匀混料,获得混合料后进行含水率控制,进行喷洒微生物除臭剂进行除臭控臭;所述布料建堆:使用铲车将物料送料任一对槽,对槽包括背式对槽或对脸式对槽,自然堆建一个混合料发酵堆体;所述静态曝气,将堆建好的混合料发酵堆体进入发酵阶段,打开电/手阀,开启控制箱通过风机和曝气管上的曝气孔为混合料发酵堆体通风曝气,经过24-36小时后,堆温达到49-51度时,标志混合料发酵堆体进入高温发酵期,这时将曝气参数调整到高温曝气参数通风供氧,比高温发酵期提高一倍以上通风量,当温度探度显示混合料发酵堆体温度达到69-71度时,维持通风参数;所述侧堆翻槽,在一整个高温发酵期间需要倒堆翻槽2-3次,背式对槽用铲车从混合料发酵堆体上翻滚入另一侧槽中,对脸式对槽用铲车将混合料堆体从槽中倒到另一个槽中;所述发酵腐热度控制:在通风量充足的条件下,将对槽里的混合料堆体温度控制在60-70度并连续保持7-9天高温发酵状态,所述堆肥出槽进行后熟处理,混合料堆体在对槽里经过15天的高温发酵后,混合料性质已转变,堆肥含水率仍在39-41%,在无外热源烘干的情况下,经后熟堆置后含水率降至30-35%,所述固废除臭:采用在熟后对提喷洒除臭剂,并控制碳铵比例失调,以避免大量氨气溢出,并要求熟后堆体不缺氧也不过分吹脱;所述质量控制:对以上工艺生产生产出来不合格的堆肥,做回料按以上工艺步骤再次发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槽式好氧堆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发酵料是采用畜禽粪便,辅助料采用农作物干秸秆,添加量为主料的20—25%,回料采用正常高温发酵良好的堆肥和人为发酵质量不合格的堆肥,添加量为主料的20—25%,所述堆肥剂采用改性酵母菌、麦饭石和微量元素组成,按每吨主料的0.75-1‰比例添加。
4.制作好氧堆肥的对槽,其特征在于:本技术方案好氧堆肥结构包括对槽,且对槽是由背式对槽或对脸式对槽组成,所述背式对槽是由槽体和另一个槽体背靠背安放并使用一个共用墙体,且在每个槽体预留一条车辆通道,所述对脸式对槽是由槽体上的槽口与另一个槽体上的槽口对脸置放,槽体对脸处中间预留一条共用车辆通道,温度探头安装在槽壁墙的斜面上,且每一个对槽的底部装有通风槽和曝气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好氧堆肥的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式对槽共用墙体的邻近处涂有提示铲车斗作业高度的警标线,所述对脸式对槽的槽口内侧警标竖线涂有提示铲车布料和翻堆时必须过竖警标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好氧堆肥的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槽槽宽度为4-10米,槽深度为3-6米,且背式对槽的共用墙体低于槽壁墙的高度,且槽口隔壁墙为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好氧堆肥的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管、曝气孔、防护板、电/手阀、风机、控制盒,且曝气管呈排安装,且曝气管上加工有曝气孔,曝气管上加装有防护板,每排防护板之间接口处开槽咬合施胶密封连接构成曝气通道,且曝气通道的进气口安装有电/手阀与风机输出口相连,所述风机与控制盒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逸凡蔚岚堆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乡市逸凡蔚岚堆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528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