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变速器电液模块环境适应性测试台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1234.0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3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刚;李晓峰;陈建文;赵又红;彭天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2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变速器 模块 环境 适应性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电液模块环境适应性测试台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电机控制液压泵输出流量50L/min;2)设置压力开关的触发压力比安全阀的触发压力高0.5Mpa;3)考察整个回路的压力、各离合器、制动器压力传感器收集的压力数值的最大超调值、压力数值的稳定时间、重复精度及线性度;4)寻找最终的达到设定值的最小驱动转速并记录;5)对于自动变速器的各个挡位分别重复步骤1)‑4)。本发明能够进行自动变速器电液模块的动静态特性试验,也能够研究电液模块动静态特性与油温、油压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为建立用于电液模块动静态特性分析的数学仿真模型提供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变速器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电液模块环境适应性测试台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需要的变化,为解决自动变速器电液模块体积过大的问题,其结构形式逐渐从分体式往整体式方面发展。整体式电液模块阀体油道复杂,油道壁厚等参数受制于压铸成型精度的影响,同时阀孔是在阀体上直接加工而成的,这些典型的细长孔加工精度也比传统的钢制阀套精度低,同时铝合金阀体的热变形和弹性变形也比钢制阀套大,影响主阀芯阀套之间的间隙和封油带长度;同时先导电磁阀的线圈电阻也易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当使用环境发生变化时,电液模块的动静态控制特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影响变速器的控制品质,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控制失效,影响行车安全性。电液模块的环境适应性测试对于电液模块的结构抑制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自动变速器电液模块环境适应性测试台的测试方法,它能够对电液模块环境适应性进行测试,为电液模块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变速器电液模块环境适应性测试台的测试方法,其所采用的动变速器电液模块环境适应性测试台包括液压传动装置和油温控制装置,液压传动装置包括油箱、液压泵及比例换向阀;所述的液压泵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油箱连通,液压泵与电机连接;液压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比例换向阀的进口连接,该管道上设有单向阀;比例换向阀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电液模块的进油口连接,该管道上设有流量计、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电液模块的每个档位的出油口分别连接一回油管路,回油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电磁换向阀及过滤器;控制单元分别与电机、比例换向阀、比例换向阀与电液模块连接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及回油管路上的电磁换向阀和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的油温控制装置能够对油箱内的油温进行控制;
所述的单向阀与比例换向阀的进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两个连回油箱的支管,一支管上设有安全阀;另一支管上设有蓄能器、压力传感器和比例溢流阀,压力传感器和比例溢流阀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蓄能器与该另一支管连接管路上设有节流阀,压力传感器与该另一支管连接处设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与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的油箱上设有液面指示器和温度指示器;油箱与液压泵进口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液压泵采用的是双向变量液压泵;
所述的油温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泵Ⅱ,液压泵Ⅱ与电机Ⅱ连接;液压泵Ⅱ的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油箱连通;液压泵Ⅱ的进口与油箱连接的管道上设有过滤器;液压泵Ⅱ的出口与油箱连通的管道上设有两个连回油箱的支管路及带弹簧的单向阀;两个支管路位于液压泵Ⅱ与带弹簧的单向阀之间;一个支管路上设有电磁换向阀及加热器,另一支管路上设有电磁换向阀及冷却器;两支管路上的电磁换向阀及电机Ⅱ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电机控制液压泵输出流量50L/min;
2)设置压力开关的触发压力比安全阀的触发压力高0.5Mpa,在安全阀失去保护作用的时候,压力继电器起到第二重保护的作用,当供油压力超过压力继电器设定值,继电器发出的信号控制电机停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1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