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360全景功能的测试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5212.3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3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健康;李娟;张明福;黄蓉;程锐;何云;陈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H04N5/262;H04N5/265;H04N5/232;G03B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贾博雍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景 测试台 俯视图 滑行导轨 全景功能 控制器 合成 测试方法及系统 周边图案 上位机 标定 报文 摄像头采集 摄像头 测试效率 车辆生产 开发周期 预设图案 比对 减小 整车 滑行 采集 发送 铺设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360全景功能的测试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设置测试台车在设定轨迹的滑行导轨上,所述滑行导轨的周边铺设有标定布;在所述测试台车的前后左右分别设有摄像头,以采集所述测试台车的周边图案;所述测试台车上设置有全景控制器,所述全景控制器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周边图案并合成全景俯视图;当所述测试台车在所述滑行导轨上滑行时,所述全景控制器根据所述合成全景俯视图发送全景报文给上位机;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全景报文得到所述合成全景俯视图,并将所述合成全景俯视图与所述标定布上的预设图案进行比对,以确定测试台车的360全景功能。本发明能提高车辆生产期间的测试效率和安装精度,减小整车的开发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360全景功能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出行已经成为常态,各城市道路道路经常出现拥堵状况,停车场和停车区域愈发紧张。用户在停车的时候,经常由于对车四周的状况把握不够准确,出现刮蹭、碰撞等意外事件。360全景由四个超广角鱼眼摄像头同时采集车辆四周的影像,经过单元畸变还原→视角转化→图像拼接→图像增强的图像处理,在车机显示屏上最终形成一幅车辆四周无缝隙的360度全景俯视图。在显示全景图的同时,也可以显示任何一方的单视图,在车前方和后方的单式图中,配合有标注轨道辅助线,用于定位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并预测车辆的行车路迹,,提高泊车安全性和高效性。现有360全景功能的检测是通过车身周围四个摄像头拍摄的实时影像拼接到一个呈俯视角度的全车及周边图像的画面,从而实现实时辅助驾驶人员泊车,然而由于制造中摄像头的光轴偏差、模具误差及装配误差,都会造成图像拼图的重叠。如果采用实车测试,由于实车测试需要等实车生产出来才能进行安装验证,大大延缓了整车的开发周期,增加了测试成本。因此,如何实现车辆出厂前对360全景功能测试,避免出现因安装误差造成图像拼图的重叠和不清晰缺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360全景功能的测试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车辆全景测试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能提高车辆生产期间的测试效率和安装精度,减小整车的开发周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360全景功能的测试方法,包括:
设置测试台车在设定轨迹的滑行导轨上,所述滑行导轨的周边铺设有标定布;
在所述测试台车的前后左右上分别设有摄像头,以采集所述测试台车的周边图案;
所述测试台车上设置有全景控制器,所述全景控制器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周边图案并合成全景俯视图;
当所述测试台车在所述滑行导轨上滑行时,所述全景控制器根据所述合成全景俯视图发送全景报文给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根据所述全景报文得到所述合成全景俯视图,并将所述合成全景俯视图与所述标定布上的预设图案进行比对,以确定测试台车的360全景功能。
优选的,所述标定布为黑白方块相间的图案组成,所述标定布的黑方块和白方块大小均为60cmx60cm。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合成全景俯视图与所述标定布上的预设图案进行比对,以确定测试台车的360全景功能,包括:
获取所述测试台车周边铺设的所述标定布的前方图案形状、后方图案形状、左方图案形状和右方图案形状;
根据所述前方图案形状、所述后方图案形状、所述左方图案形状和所述右方图案形状合并成所述合成全景俯视图的图案形状;
将所述合成全景俯视图的图案形状与所述标定布上的预设图案进行对比,以确定所述测试台车的360全景功能。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合成全景俯视图与所述标定布上的预设图案进行比对,以确定测试台车的360全景功能,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52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