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焊接机器人手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4737.5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2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熊斌;侍海东;朱杰;马静昊;张启航;季伟;孙宇;郭振杰;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睿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张红;程立民 |
地址: | 21562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机器人 手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机器人手腕,其结构包括手腕体、安装杆、焊枪、防护套、控制开关、电源线、吸气装置和处理装置,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不便将焊接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吸取,使废气在空气中飘散的问题,本设计提出吸气装置,启动风机,风机将焊接机器人焊接时产生的废气进行吸取,废气从吸气头吸取,然后通过排气管进行排出,达到能够将废气进行吸取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不便将废气进行吸收处理,废气污染周围环境的问题,本设计提出处理装置,高温的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高温的废气经过第一催化载体、第二催化载体和第三催化载体的催化后,干净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达到能够将废气进行吸收处理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手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焊接机器人手腕。
背景技术
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工业机器人属于标准焊接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多用途的、可重复编程的自动控制操作机(Manipulator),具有三个或更多可编程的轴,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为了适应不同的用途,机器人最后一个轴的机械接口,通常是一个连接法兰,可接装不同工具或称末端执行器。焊接机器人就是在工业机器人的末轴法兰装接焊钳或焊(割)枪的,使之能进行焊接,切割或热喷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焊接机器人手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不便将焊接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吸取,使废气在空气中飘散,不便将废气进行吸收处理,废气污染周围环境。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焊接机器人手腕,用以解决不便将焊接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吸取,使废气在空气中飘散,不便将废气进行吸收处理,废气污染周围环境的问题,达到能够将废气进行吸取,能够将废气进行吸收处理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焊接机器人手腕,包括手腕体、安装杆、焊枪、防护套、控制开关、电源线、吸气装置和处理装置,所述手腕体顶部前侧与安装杆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杆顶部与焊枪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焊枪后侧与防护套进行插接,所述手腕体前侧中部与吸气装置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吸气装置左部后侧与处理装置进行焊接,所述手腕体顶侧左部与控制开关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吸气装置由吸气壳体、吸气头、安装杆、风机和排气管组成,所述吸气壳体后侧与手腕体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吸气壳体底部与吸气头进行焊接,所述吸气壳体内部中侧与安装杆进行焊接,所述安装杆中部与风机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吸气壳体左侧顶部与排气管进行插接,所述处理装置由下壳体、进气口、上壳体、排气口、第一催化载体、第二催化载体和第三催化载体组成,所述下壳体右侧底部与进气口进行焊接,所述进气口右侧与排气管进行插接,所述下壳体顶部左侧与上壳体进行铰接,所述上壳体顶侧中部与排气口进行焊接,所述下壳体内部底侧与第一催化载体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下壳体内部顶侧与第二催化载体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上壳体内侧中部与第三催化载体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和风机均与电源线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头底侧设置有防护网,并且防护网的网孔直径为0.5cm。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灰尘过滤网,并且灰尘过滤网设置有2层。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的长度为2.8m,并且排气管的外侧设置有金属防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底部设置有橡胶片,并橡胶片的底部设置有波纹状条纹。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顶部设置有防护罩。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开关内部设置有为微处理器,并且控制开关通过微处理器与风机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的型号为SHCH-0032。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使用的材料均为不锈钢。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睿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睿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4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编辑方法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图像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