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糖澄清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6719.2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7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陆登俊;王瑞琴;梁欣泉;张思原;李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13B20/00 | 分类号: | C13B20/00;C13B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迎娣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汁 预灰 脱色 石灰乳 加酶 澄清工艺 硫熏中和 磷酸 制糖 白砂糖 多酚氧化酶 压榨提汁 澄清度 花色苷 甘蔗 澄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糖澄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脱色处理:甘蔗经过压榨提汁得到混合汁,向所述混合汁中加入多酚氧化酶和花色苷酶进行脱色处理得到加酶混合汁。S2.预灰:向所述加酶混合汁加入石灰乳和磷酸进行预灰处理得到预灰汁;所述预灰处理为先加入石灰乳将所述加酶混合汁的pH调节为6.0;然后加入磷酸,再加入石灰乳调节pH为6.8~7.2;S3.硫熏中和。采用酶辅助脱色、预灰和硫熏中和处理进行澄清,能够有效的降低色值、提高澄清度,从而提高白砂糖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糖澄清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根据甘蔗制糖工艺的不同,主要有石灰法、亚硫酸法、碳酸法等3种方法。我国的蔗糖工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最近几年,制糖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不断完善,制糖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大部分糖厂采用的生产工艺为传统的亚硫酸法澄清工艺,这种生产方式有着工艺简单、投资少、收效大的特点。
现如今制糖工艺发展已到了完备阶段,各工艺趋于成熟,如何优化各种工艺,以达到糖分提取的最大值,是目前糖业人士普遍追求的目标;传统的工艺过程,沿用了几十年,但仍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譬如澄清效果不理想,成品糖含硫量较高;钙盐含量高,加热器和蒸发罐积垢严重;能源消耗增大,设备利用率降低;高温及糖汁停留时间过长使蔗糖转化严重,产糖率降低,回收不高。
亚硫酸法糖汁澄清是糖厂最重要的工艺控制过程,直接影响成品糖质量的工序,是工艺控制的重要环节。石灰的使用直接影响澄清效果,预灰是指甘蔗制糖生产中,压榨出来的混合汁中加入石灰乳和磷酸,调节混合汁的pH至微酸性或中性,达到防腐、中和有机酸、沉淀和絮凝非糖分的作用。预灰的主要作用就是沉淀和絮凝非糖分,其效果将对后续清净工序胶体色素的除去有重要影响,直接关系产品质量。传统预灰方式石灰乳和磷酸采用一次加入的方式,澄清效果不佳、糖分损失严重。
另外,白砂糖的色值是白糖产品质量七项理化指标之一,是衡量白砂糖质量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质量指标。我国生产白砂糖多用亚硫酸法生产,白砂糖的色值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糖品中有色物质的种类多且复杂,但主要源于甘蔗中原来含有的及在生产过程中生成的有色物质两大类。甘蔗中原来含有的色素主要有脂溶性及水溶性两大类,前者与蔗汁中类脂物共存,基本上不溶于水,大部分可在加热时除去。水溶性色素主要是各种多酚类物质,它们是使白砂糖和各种糖品带色的主要原因。亚硫酸法生产工艺中,酚类物质主要通过亚硫酸钙吸附、沉降过滤而除去,但去除率低。目前制糖企业普遍采用增大硫熏强度来提高酚类的去除率,以降低白砂糖的色值。但硫熏强度的增大,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导致白砂糖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影响产品品质。
因此,寻求一个合理高效的澄清工艺方法、使用先进工艺设备以提高白砂糖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成为现在制糖工作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糖澄清工艺,采用酶辅助脱色和预灰处理进行澄清,能够有效的降低色值、提高澄清度,从而提高白砂糖的品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糖澄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脱色处理:
甘蔗经过压榨提汁得到混合汁,向所述混合汁中加入多酚氧化酶和花色苷酶进行脱色处理得到加酶混合汁。
S2.预灰:
向所述加酶混合汁加入石灰乳和磷酸进行预灰处理得到预灰汁;
所述预灰处理为先加入石灰乳将所述加酶混合汁的pH调节为6.0;然后加入磷酸,再加入石灰乳调节pH为6.8~7.2。
S3.硫熏中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6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