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酶一酵功能养生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1009.0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7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徐伟;凌中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质 胰蛋白酶酶解 人体吸收 养生食品 氨基酸 酶解 枸杞 制备 香菇 木瓜蛋白酶酶解 酵母菌 木瓜蛋白酶 细胞壁结构 纤维素酶解 纤维素 活性物质 降低血脂 酶解原料 纤维素酶 香菇多糖 小分子肽 养生保健 枸杞多糖 山楂 小分子 再利用 多肽 葛粉 溶出 血糖 发酵 | ||
本发明提供了三酶一酵功能养生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香菇、枸杞、葛粉和山楂依次经过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香菇、枸杞含多糖和蛋白质,经过酶解后,再经过酵母菌发酵,获得含有小分子香菇多糖、枸杞多糖、多肽和氨基酸等,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先利用纤维素酶解,破坏细胞壁结构和原料中的纤维素,有利于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的溶出并获得多糖;然后,利用木瓜蛋白酶酶解,再利用胰蛋白酶酶解,能够充分酶解原料中的蛋白质为小分子肽,有利于人体吸收。经过酶解后的成分,能够协同作用,降低血脂和血糖,具有养生保健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三酶一酵功能养生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利用三酶一酵方法制备香菇、山楂、葛根和枸杞子提取物,作为养生食品,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保健养生作用。
背景技术
人的血液中,血浆内所含的脂类称为血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数种。当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均超过正常值时,则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因素。常因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如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顽固性高血压及肾病综合症、胰腺炎、结石症、脂肪肝等。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
人们通常会选择保健养生食品来预防高血脂、高血糖,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保健养生食品人体吸收利用率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三酶一酵功能养生食品的制备方法,利用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香菇、山楂、葛根和枸杞子复配的原料,获得含有小分子多糖、多肽、氨基酸,再经过酵母菌发酵,得到提取物,作为冲剂可直接服用,酸甜可口,提高人体的吸收利用率,能够预防高血脂、高血糖,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三酶一酵功能养生食品。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三酶一酵功能养生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香菇、山楂、葛根和枸杞子混合后,加入15-25重量份的水,混匀,浸泡2-3h,得料液;
2)向步骤1)所得料液中加入柠檬酸,调节pH至5.5-6.5,再加入纤维素酶,加热保温酶解,灭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8-1/6;
3)向步骤2)所得的浓缩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7-7.5,再加入木瓜蛋白酶,加热保温酶解,然后灭酶;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得滤液;
4)向步骤3)所得滤液中加入胰蛋白酶,加热保温酶解,然后灭酶,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得滤液;
5)向步骤4)所得滤液中接种酵母菌,保温发酵,灭菌后,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后真空干燥,得三酶一酵功能养生食品。
步骤1)中香菇、山楂、葛根和枸杞子的质量比为2-5:1-2:1-3:2-3。
步骤2)中加入的纤维素酶用量为料液质量的3-5%;
步骤2)中所述加热保温酶解是指加热至45-55℃保温酶解2.5-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1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